文/屯元子

孔子说,学《易》无大过。意思是说,学习了《周易》就不容易犯大的过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懂《周易》的人,不会犯低级性的错误。

那么,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呢?

有人说《周易》精微,学了《周易》能让做事小心谨慎,减少犯错的概率。

有人说《周易》辩证,学了《周易》能让人多角度看问题,减少犯错概率。

有人说《周易》有预测功能,能做到料事于先,从而趋吉避凶,减少犯错。

诚然,以上这些都是《周易》的功能。但未免大而空,无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来。

笔者在学习《周易》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周易》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具体指导意义,就藏在《周易》的“占断词”中。

为什么孔子说学《周易》不容易犯错?这才《周易》最实用的价值

《周易》有64卦,有384爻,每个爻都有“占断词”。《周易》按照事情发展的凶险程度分成——吉、吝、厉、悔、咎、凶六个逐步推进的层次:

吉,就是吉利,在《周易》中随处可见。吝,就是遗憾。在《周易》中出现了20次。厉,就是危险。在《周易》中出现了27次。悔,就是悔恨。在《周易》中出现了33次。咎,就是灾害。在《周易》中出现了98次。凶,就是凶险。在《周易》中出现了56次。

学习《周易》,我们需要具备两个思维,这两个思维也叫“周一思维”。

其一,《周易》从来没有说“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做”,《周易》只是说“如果你这样做,将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如果你能接受这个结果,那你随便。如果你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那就需要变通一下子。其二,《周易》从来不说绝对的话。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吉中有凶,凶中有吉。《周易》讲的是“合理性”。偏离“合理性”则向凶险的方向发展。回归“合理性”,则向吉利的方向发展。只要你承认错误并改错,就能吉利。《系词》中专门用了一个词叫“善改其过则无咎”,是说只要善于改错,就不会有灾害。

下面我们结合《周易》的一些卦来举例具体说明:

为什么孔子说学《周易》不容易犯错?这才《周易》最实用的价值

01 乾卦

见群龙无首,吉。

是说出现一群龙,谁也不自居首领的位置,这是吉祥的现象。

战国时期可以看作是一群龙挤在一起,大家都想当老大,于是战火连天。

刘邦灭了秦打败了项羽之后,封了一堆王。刘邦也是王了,不过是个大王。刘邦没有急着当皇帝,而是以大王的身份继续努力工作。这时候那一堆小王中就有两个王站出来推举刘邦当皇帝。面对这个推举,刘邦当然要客气推让一下,因为在灭秦灭项羽的过程中死了太多人,若论功,每个王都有功。刘邦的推让反而让更多的王开始拥护刘邦当皇帝。

通过战国和刘邦的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都争着当老大,就会有凶险。相互谦让不以老大自居,则是吉利的。

不管是家庭还是企业团队中,一群能人在一起,如果能做到不以老大自居,就是吉祥的。

02同仁卦

同人于宗,吝。

是说只在家族内部聚合志同道合的人,会有很多遗憾。

同人卦讲的是合作。门户之见、宗派利益,非君子所为。纵观太多的家族企业,要么很难壮大,始终停留在小作坊阶段,要么在做出一点规模之后为了利益和权利分崩离析。《周易》提前提示过我们了,若果格局太小,找合伙人时眼光只盯自己人,注定是会留下遗憾的。

03睽卦

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睽卦是讲求同存异之道的卦。为了躲避与人交往的危险就躲起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样是安全了,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要出门与人交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伤害,就有危险。怎么办呢?本着彼此以诚相待的原则与人交往,大家求同存异,虽然有危险但不会有灾难。

为什么孔子说学《周易》不容易犯错?这才《周易》最实用的价值

04家人卦

闲有家,悔亡。

家人卦是讲家庭相处之道的。闲有家,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平时在言谈举止,小矛盾的化解上,一些即将出现的过分行为上,都要防患于未然,提前查缺补漏,就能避免悔恨。

05大有

匪其彭,无咎。

意思是说,不要自高自大,自我膨胀,就不会有灾害。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有了点钱、有了点地位就开始自高自大、自我膨胀,就很容易有灾害。

子贡曾向孔子求教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孔子是说很少见过富裕之后还能以礼待人的人。多半都是富裕之后骄横不能自持,这种暴发户式的心态,很容易惹火上身。

06节卦

苦节,凶。

节卦是讲节约、节制的卦。节约、节制是好的品质,不过凡事都要讲个度。节约、节制的太过了,到了“苦节”的地步,就会有凶险。

公司提倡节约没有错,但节俭到用克扣员工工资、延迟发放工资的地步,就会有凶险。

家庭提倡节约也没有错,但节约到不顾家人家康的程度,就会有凶险。

结语

《周易》384爻的占断词中按照吉、吝、厉、悔、咎、凶的递进层次,把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提示出来了。在学习《周易》的过程中,多多留意,直到把这些提示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就是学习《周易》的最大价值所在了。

为什么孔子说学《周易》不容易犯错?这才《周易》最实用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