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碽妃与朱棣的关系,曾在明末貌似一桩共识。

大家不约而同地不为尊者讳了:碽妃是朱棣的生母!

崇祯朝户部右侍郎何乔远在《名山藏》卷六中注曰:“臣于南京见《太常志》云,帝为碽妃所诞生。”只是他很谨慎,将信将疑:“而《玉牒》则为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

他是存疑的态度。

闹腾了400多年的明成祖生母案,都是明朝闲官1句话惹的祸

明成祖朱棣

但是,明清之际草根史家谈迁在《国榷》卷十二中说成祖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母碽妃,《玉牒》云,高皇后第四子,盖史臣因帝自称嫡,沿之耳”。此外,他在《枣林杂俎》义集《彤管篇》中,更加直接地专列一篇“孝慈高皇后无子”,说:“孝陵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见《南京太常寺志》。孝陵阉人俱云,孝慈高皇后无子,具如《志》中。”

曾为崇祯末年著名殉国大臣、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幕僚的刘振,在《识大录》卷七《帝典》中说:“成祖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曰碽妃,,姿貌秀杰,目重瞳子,龙行虎步,声若洪钟,太祖及高后皆爱之,高后因育为己子。”

曾入直康熙南书房、参修《明史》的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沈元华条中谈及南京太庙奉先殿:“奉先庙制:高后南向,诸妃尽东列,西序惟碽妃一人,具载《南京太常寺志》。善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

他们都直指朱元璋第四子、成祖文皇帝朱棣为碽妃所生,而非马皇后生子。而他们的依据,基本上都是汪宗元《南京太常寺志》中的惊天传语:“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

三百年过去,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大学者傅斯年与朱希祖为此掀起一次论战。时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兼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的傅氏,在自己主编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文研究所集刊》第二本第四分上发表《明成祖生母记疑》,强调:“成祖屡言‘朕高皇帝第四子’,‘朕高皇后第四子’,等等,齐、黄削藩中,亦不闻斥燕、周诸王之子以母贱,此犹可曰成祖引高后以自重,齐、黄等当时文字本不能传。然《明史》所本即明《玉牒》,必隐藏其生母而后子以母贵乎?在此等互相矛盾而两面皆有有力之史料为之后盾之时,只有一解可以通者,即成祖生于碽氏,养于高后,碽氏为贱妾,故不彰也。”

他的主要根据,依然是汪著。他的第一论据,就是“记载原于《南京太常寺志》及亲见南京奉先殿之飨序者”。

闹腾了400多年的明成祖生母案,都是明朝闲官1句话惹的祸

马皇后

此文方出,也在中央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的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所长朱希祖,写出一篇《明成祖生母记疑》,驳斥傅斯年:“若使碽妃果为成祖母,李淑妃果为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生母,则李淑妃既载于玉牒及实录,而《明史·后妃传》本之,亦有《李淑妃传》,何以明代官书除《南京太常寺志》外,从未记载碽妃乎?成祖既为天子,何以不敢表彰其生母,使之湮灭无传,而在北京私于宫中立庙祀之,在南京私于陵寝立配位尊之,不敢关于太常乎?若为高后讳,则于李淑妃又何解乎?若讳己为庶子,则汉文帝常言,朕为高皇帝侧室之子,又何伤乎?况皇太子标等皆属庶出,根本无嫡子争位,又何必讳乎(反之,成祖为高皇后产,故成祖于靖难时,每自称曰,朕高皇帝高皇后第四子也,时太子及秦晋二王皆已薨,则第四嫡子应得继位,故为此言)?”

很快,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留校任主教的吴晗参与论争,写出一篇《明成祖生母考》。他的结论是:“高皇后无子;懿文太子、秦、晋二王为李淑妃出;成祖、周王为碽妃出。成祖为高后所养,故冒称嫡子。碽妃则行历不详,只好阙疑。”

吴晗之所以将碽妃的出身存疑,缘因《李朝实录》中没有记载。他后来辑录皇皇巨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也没有找到蛛丝马迹予以修正。

而朱希祖在辩驳傅文中,指出:“若高丽果有过碽氏为太祖妃或成祖母,则高丽史亦必大书特书,载其家世,如元顺帝皇后奇氏矣。且明太祖妃韩氏、明成祖权妃、任顺妃、李昭仪、吕婕妤、崔美人皆能详其家世,独碽妃则高丽及朝鲜史皆无记载。”

按朱棣出生时间来看,他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四月,也就是说,传说中来自高丽的碽妃,最迟得在1359年初被进贡给朱元璋做侍妾,否则无法十月怀胎。事实上,此时的朱元璋,还只是控制江左、浙右地区的小军阀,四面为强敌,影响力还不足以威慑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还在尊奉元帝国为宗主的高丽王国,还不足以迫使高丽王进献美女为十多年后谋一个远大前程。

闹腾了400多年的明成祖生母案,都是明朝闲官1句话惹的祸

民间收藏的朱元璋画像(彩绘)

高丽王向朱元璋示好,是在朱元璋1368年即皇帝位后,高丽恭愍王王颛才遣使至南京应天府,表贺明帝,贡献方物,请求册封,以示其反元奉明的态度。碽妃来朝,也该是在此前后,而不是在朱元璋还没一统江南的九年前。

难道朱棣得国,为了冒称嫡子,竟然像后来人为了延长工作时间多拿丰厚的待遇,而不惜将出生年份造假吗?后人是改小,但他却将自己至少改大了十岁,挤在了不少哥哥的前面。

而且,他为了坐实冒嫡的历史,还将生母的履历抹了个干净,只是让她在冰冷的地宫独享一席。

既然他安排了懿文太子朱标并非嫡长的身份,又何必纠结于自己不是嫡子的身份呢?他完全可以揭秘朱标并非嫡出的事实,而是自己夺嫡夺位寻找到更有利的政治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