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历了核电站泄露最初的大规模动植物死亡之后,这里逐渐变成了动物们的天堂,鹿,野猪,狼,野马,猞猁,鹰等等,一度被人类捕杀濒临灭绝的动物品种,比如和大熊猫一样稀少的普氏野马竟然都出现在这里。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我们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蝴蝶煽动的翅膀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2019年春节上映的流浪地球,电影开始的这段描述,看的人谁也没想到在2019年末2020年初竟然如此应景。

印度洋的气候异常,让澳大利亚变得干旱,引发了一场大火。

与这场烧了几个月的大火相对,这次气候异常还造成了东非的几场大暴雨。

东非沿海地带的土地湿润,植被增加,让处于幼虫期的蝗虫迅速破土而出,得到很好的营养顺利成虫。

蝗虫指数型的成长,让当地食物开始不够,散居的蝗虫逐渐集群,变成了完全不一样的物种。群居和散居的蝗虫就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和散乱的平民,连颜色都彻底改变。

他们跨越山和大海,一路犹如帝吧出征一般寸草不生,席卷亚非大陆抵达了印度。在印度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没有强有力的灭蝗措施,蝗虫只会更进一步的高速发展。

地球不需要拯救

我们经常说要保护环境,拯救地球。

实际上地球根本不需要人类拯救,我们真正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地球还是那个地球,上面有没有人类,对地球而言不过是生物圈换了一群物种。

工业化以来,因为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在对抗自然方面信心越来越足,所选的思路一直是你强我更强,移山开路,改造自然做的风生水起。

而大自然也会回馈我们更大的压力,地震,海啸,传染病,干旱,蝗灾,雾霾等等一项一项,从来没有被人类真正战胜过。

抗生素的发明,让人类寿命得到了一个跃升,众多细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抗生素对抗,然而,大自然回馈了我们超级细菌,拥有强悍的抗药性。

野生动物保护的法规实行多年,依然堵不住一些人吃野味的兴趣,于是,大自然回馈了我们病毒。

我国对付蝗虫经历了初期喷药水强力压制之后,走出了另一条生态防治的思路。利用大自然的平衡之道,改变蝗虫虫卵的生存环境,筑巢引导蝗虫的天敌椋鸟入驻,利用鸡鸭对尚未成虫的蝗虫进行捕食,既不破坏环境,又让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终于让在清朝平均2.8年一次的蝗灾,渐渐变得远离普通人的视线。

人类的禁区成为了动物的乐园

世界上如果有动植物的乐园,有一个地方你一定想不到,这个地方叫切尔诺贝利。

对,就是那个核电站爆炸泄露的切尔诺贝利。

经历了核电站泄露最初的大规模动植物死亡之后,这里逐渐变成了动物们的天堂,鹿,野猪,狼,野马,猞猁,鹰等等,一度被人类捕杀濒临灭绝的动物品种,比如和大熊猫一样稀少的普氏野马竟然都出现在这里。

人类不敢踏足的致命危险区,成了众多动物栖息的安全地。

朝韩交界的三八线,有一条4公里宽,250公里长的非军事区,包括湿地,森林,山脉,河流和海岸线。朝韩双方都在这里埋了无数的地雷,和切尔诺贝利一样,这里成为了人类的禁区。

这片地雷区成了世界上鸟类的庇护所,世界目前尚存的2500多种鹤类,有三分之一在这里栖息,还有200多种其他鸟类,他们活的很自在。

福岛核电站事故近十年之后,周围的大片地方也已经被野生动物占领。

这些地方,用他们的现状告诉我们一个血淋淋的现实。

没有人类,动植物们可能会活的更好!

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我们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拯救我们自己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美好愿望的,不然蚂蚁森林项目不会受到这么多人支持。

我也相信国家在进步,NASA曾经公布一组全球绿化地图,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而且有42%是来自植树造林。

说这些不是为了站在道德高度去抨击人类,而是想说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时,也需要想一想,用什么方式去更好的跟大自然和谐共处。

就像这次疫情,我们不会像医护人员一样去前线搏杀,在家隔离也是做贡献。

对于普通人,我们不会去荒凉的大西北植树造林,但是能否从手边的小事情做起。

比如多乘坐公共交通,节约用水,不吃野味,不买动物的皮毛等等,很多小事情我们都能做。

生态平衡,和谐相处不应是一句自我感动的口号,而应该是我们切切实实的每一次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