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忆住一师》这首诗是作者为忆念住一法师所作,是一首忆念朋友的深情之作。这一句紧承上句,一则写因为相谈甚欢而对室外飘雪毫无察觉,二则此句一有,境界全出,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以雪、松喻人,暗示住一师高洁的品格和绝尘的风骨,表现他不染一尘的高逸出世形象。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欣赏李商隐的诗词。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位唐代著名的诗人有多少了解。在小编看来,作者写作手法相当高超,不愧为当时著名的诗人。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首纪念老友的深情之作。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忆住一师》这首诗是作者为忆念住一法师所作,是一首忆念朋友的深情之作。当时作者客居长安,虽然与住一法师相别经年,但是仍然怀念与他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二人相交甚笃,平时言语相激发,歌诗相唱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长安的仕宦生活让作者不免感到厌倦,所以对住一师的思念越来越深。

住一师对李商隐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僧人,更是一位意气相投的朋友,也是他仰慕的才士,这从诗歌里对他的称谓便可看出。他称住一师为“远公”,这个名称原来是用来称呼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的,惠远可是净土宗的初祖。由此可见,住一师绝非平庸之人。

李商隐这首诗得到两位诗人大加赞赏,诗人的构思,确实是很高妙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不对相忆僧师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三、四两句的侧面描写,即把山僧所处清绝的境界,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二句“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实为倒置句,正常的语序应是先二句后一句,即诗人清晨听到长安宫中及各个寺庙钟声一齐长鸣,声震京都。这让诗人忽然之间想到了住一师所在的嵩山东林寺西峰佛寺里的晓钟,想起了曾经在一起谈论佛法、诗赋人生的故交,这才感觉到,自己已经离开住一师一年有余了。往昔的一切涌上心头,让他无限怀念。“无事”即“无端”之意,表明当初是无端而别,这让久别的怅惘更深一层。而耳边余音袅袅的钟声又在无形中渲染了思念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思念的情愫。在这里,西峰、京城的钟声似乎可以穿透时空的阻隔,声波相接,越发激越、悠远,使人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这一空灵飞动的意境。

李商隐这首诗得到两位诗人大加赞赏,诗人的构思,确实是很高妙

三、四两句“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溯时光而上,回忆起两人在一起的生活,选取了最能表现相知相惜相敬的情景,借景言事,借景抒情,含蓄地抒发了对往日深情厚谊的怀念。烟炉销尽,表明时间很长;寒灯不明,表明夜已很深,天将拂晓。这一句貌似什么都没说,连住一师都没出现,实际上这正是本诗的高妙之处,体现了李商隐高超的写作技巧。他借助两种景象含蓄地叙说了两人拥炉深谈,谈兴正浓,完全没有睡意,东方既白也毫无察觉,这正是两人相谈投机的表现。最后一句,小童推开山门,只见皑皑白雪,洒满苍翠的松枝。这一句紧承上句,一则写因为相谈甚欢而对室外飘雪毫无察觉,二则此句一有,境界全出,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以雪、松喻人,暗示住一师高洁的品格和绝尘的风骨,表现他不染一尘的高逸出世形象。这“西峰松雪图”分明就是人间仙境,与京城长安的枯燥生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李商隐这首诗得到两位诗人大加赞赏,诗人的构思,确实是很高妙总结:这首诗,境界极美,情致幽远。清代田兰芳称此诗“不近不远,得意未可言尽”,纪昀说它“格韵俱高”,都对这首诗大加赞赏。

全诗以回忆为主要表现内容,二句是回忆的缘由,一句引出三、四句,三、四句以白描手法写回忆,通过侧面描写和烘托,暗示住一师飘逸出尘、才可盖世的大师风范,这也是作者钦佩他并能同他成为故交的原因。清人田玉(香泉)评这两句说:“只写所住之境清绝如此,其人益可思矣。相忆之情,言外缥缈。”诗人的构思,确实是很高妙的。好了,欣赏到这,咱们这首诗也就结束了。小编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不知道读者们看完这首诗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见解。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咱们下期再见!

李商隐这首诗得到两位诗人大加赞赏,诗人的构思,确实是很高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