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看一下鲁迅先生对袁世凯的评价,他说袁世凯是一个知道怎样对待知识分子的人,也是一个知道如何稳定局势的人。鲁迅先生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道:“整个民国期间,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力”。

根据以往的论调,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常常被称为“独夫民贼”“窃国大盗”,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袁世凯具体的所作所为,所以人云亦云的观点随波逐流,偏颇狭隘的论调大行其道。

只是一次短暂的见面,鲁迅就如此评价袁世凯,很多人不理解

而鲁迅先生,长久以来被称为“民族的良心”“民族魂”,鲁迅被定义为一个孤独呐喊,为国为民的热血知识分子。而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高傲的脊梁,怒发冲冠的仇恨黑暗。

这样的一个鲁迅先生如果碰到了窃国大盗袁世凯,那么,不用想,鲁迅很定会把袁世凯一通大骂,狗血喷头的局面才是符合实际的。

但事实,恰恰相反。

鲁迅曾经也见到过袁世凯,在1912年的时候,鲁迅担任教育司的一个科长职位,他跟随教育总长范源濂拜访大总统袁世凯。虽然此次会面及其短暂,但是袁世凯却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一次短暂的见面,鲁迅就如此评价袁世凯,很多人不理解

鲁迅先生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道:“整个民国期间,只有袁世凯略知怎样对待知识分子,对稳定统治最为有力”。

鲁迅是晚年回忆起这次见面的,彼时袁世凯在这之前已经有了镇压二次革命、废除临时约法、甚至复辟登基,改元洪宪的不光彩经历,并身死灯灭。按道理来说,嫉恶如仇的鲁迅如果真的对袁世凯所做的这些事情听之信之,在自己的认识原则性上表现出动摇性,那么他还会给与袁世凯如此高的评价吗?

只是一次短暂的见面,鲁迅就如此评价袁世凯,很多人不理解

袁世凯在“祸国”,鲁迅在“救民”,势如水火的对峙,鲁迅就不怕后人戳他的脊梁骨,所以,鲁迅以一个特殊身份的角色发出对袁世凯的这番评价,值得后人思考。

袁世凯之后,民国执政者先后上台的有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及曹锟等人,这些人一般来讲,现在的名声很不好,但是这些人又有一个大家比较认同的特点,就是小事摩擦不断,但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的表现还是比较能够得到民众认可的。

再看一下鲁迅先生对袁世凯的评价,他说袁世凯是一个知道怎样对待知识分子的人,也是一个知道如何稳定局势的人。

只是一次短暂的见面,鲁迅就如此评价袁世凯,很多人不理解

这句话不由得让人想起鲁迅先生写的“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了,事情发生在段祺瑞政府执政时期,鲁迅当时也说了,这件事,他本不想写,是在很多人的要求下写的,于是才提笔动手,最终有了那句“真的猛士.................”。

可见,鲁迅先生对袁世凯的评价,是在他与后来者的比较中得到的,而袁世凯在待人处事方面很显然得到了鲁迅先生的认可。

只是一次短暂的见面,鲁迅就如此评价袁世凯,很多人不理解

袁世凯作为一个“高考”连续失利,不得已到淮军中当兵的人,他在晚清的政治风云中影响巨大,这样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些非常手段,很难在那个时代完成众多遥不可及的事情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