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这一整套的防伪技术下来,古人为何不仿造银票的答案也显而易见了,就如此复杂的银票制作方法,想来制作银票的部门都十分头痛,更不用说那些都没有完全掌握工艺的仿造者。明朝时的晋商在银票的防伪上可谓是想尽各种办法,更有专门为之设计了微雕章,其中的内容更加厉害,竟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一篇下来整整345个字,专家分析,如果伪造者没有批量生产的技术,“造出这345个字,都亏本了。

在一般的古装电视剧中,古人用钱往往是用银子或者是铜板,用钱袋装着携带出门,十分不便。人都是很聪明的生物,古人自然也是不例外的。北宋时,中国便出现最早的纸币,也就是古人们口中说的“银票”。北宋时出现的银票叫做“交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关子、会子等一系列的产物。银票的出现顺利解决了古人携带大量金钱困难的问题,那随之而来地问题是,难道没有人伪造银票吗?

在古代,为何从没人敢伪造银票?专家:造出这345个字,都亏本了

每个时代都会有坏人,在古代自然也不例外,面对如此之大的利益古人自然也有在银票上动心思的人。在银票使用之初出现了大量假银票,面对如此现象朝廷制定了十分严厉的刑法,甚至在银票上直接印上了“伪造者处死”这般严厉的字样,不过,效果却不是很好。一处使力不行便换一个方面,朝廷便在银票的防伪上做了大量功夫,接着大量的假银票便消失了,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看完这六点以后,伪造银票果然难于登天!

在古代,为何从没人敢伪造银票?专家:造出这345个字,都亏本了

第一,严格控制印钞材料。要防止一件东西出现伪品,那么提高自身的质量应到是首位的。就银票制作而言,为了防止出现伪品,历代朝廷在银票的制作材料上也都是颇费心思的。宋代使用 “楮皮”,明代使用桑皮纸,清代更是使用了高丽纸和白色台笺纸来做为原料。在纸张的制作上更是极具心思,工艺复杂,纹理美观,十分难以仿造,更重要地是这种纸在民间是禁用的。

在古代,为何从没人敢伪造银票?专家:造出这345个字,都亏本了

第二,精美的图案和套印。大家应该都有注意过,古代的银票十分漂亮,有很多精美的花纹,而这些精美的花纹也是他防伪的要素之一。银票上那些精美的花纹都为手工雕刻,图形更是十分复杂,更是采用了多种颜色,可以说能够被伪造系数很低了。

第三,经常更换票板。朝廷为了防止假钞的跟进出现,不停地更换票板,从最初的木制票板,到之后变成铜制票板。票板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更换新版,并且销毁旧板,防止伪冒现象发生。

在古代,为何从没人敢伪造银票?专家:造出这345个字,都亏本了

第四,密押技术。清代时晋商开始采用密押的方式来提高银票的辨别率,甚至有在九十五年间采用了300套的密押,平均下来一年至少更换了两次。更有这样的暗语,“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这十二字便代表了十个月更换一次,可见伪造银票是难。

第五,原始水印技术。大家常常在使用各种APP的时候如果有保存图片的习惯,那么在保存图片后图片会有用户的水印。其实古代也存在着水印技术。这是一种重要的防伪手段,在造纸的过程中,通过丝网的变化使得纸面形成不一样的图案,而这个图案便成为了银票的暗记。现在的纸币水印,也是由此演变而来,可见古人真的十分聪明。

在古代,为何从没人敢伪造银票?专家:造出这345个字,都亏本了

第六,防伪印章技术。明朝时的晋商在银票的防伪上可谓是想尽各种办法,更有专门为之设计了微雕章,其中的内容更加厉害,竟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一篇下来整整345个字,专家分析,如果伪造者没有批量生产的技术,“造出这345个字,都亏本了!”

看这一整套的防伪技术下来,古人为何不仿造银票的答案也显而易见了,就如此复杂的银票制作方法,想来制作银票的部门都十分头痛,更不用说那些都没有完全掌握工艺的仿造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