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何进为啥敢杀权倾朝野的太监蹇硕?

袁绍在阴谋败露之后,遁入何进府中避祸。

躲入何府,他只是希望借助钟馗的力量打鬼罢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何进,虽然权倾朝野,却并不被士人认同。在士大夫的心底,何进永远是个屠家子。在许多方面无法沟通,没有一点儿的共同语言。

何进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却仍不能得到士大夫群体的接纳。对此,他除了表示难以理解之外,只能徒唤奈何。

——何进向自己将军府长史王谦求亲。

然而王谦却不做此想:王谦、山阳高平(今山东济宁市)人,祖父王龚曾在顺帝朝官至太尉。父亲王畅名列“八俊”,也是党人领袖人物。王谦本人虽然并没有什么闪光的事迹,他的儿子王粲却是建安七子之一。按常理忖度,作为下属的王谦理应在第一时间就表现的欣喜若狂才是。但作为名士之后,王谦对何进的提议嗤之以鼻,一口回绝了何进的求婚。

一个杀猪的想要融入读书人当中就这么难啊?

让何进去带领士人完成政治理想,士人脑子进水了啊?

不但是士人不待见何进,就连宦官蹇硕也轻视这个屠家子。手握遗诏的蹇硕确实是按董后的意旨去行事了,只是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想要依董后的意思立刘协为帝,铲除何进就成了当务之急。当何进入宫时候,与他有旧的蹇硕司马潘隐故意挤眉弄眼的暗示他危险。来到鬼门关前的何进大吃一惊,连滚带爬的逃出了皇宫,闭门不出作起了缩头乌龟。听从了袁绍的忽悠,何进从此“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后汉书-何进传》)

国不可一日无主,灵帝死后第三天,功亏一篑的蹇硕只好按灵帝遗诏立刘辩为帝。何后如愿临朝称制,何进和袁绍叔父袁隗共辅国政。

心病尚需心药医,善于察言观色的袁绍当然知道何进的心思。极力怂恿何进拿宦官祭刀,扬名立万。何进一来深知宦官属于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二来,深恨蹇硕。稍有犹豫,他就会死的非常难看。这时候听了袁绍的讽谏,将假公济私的事情做成大义凛然,这样的机会并不是经常有的。机会稍纵即逝,他也决心向万恶的宦官势力宣战。

得知消息的蹇硕惊恐万状,他作书与同党中常侍赵忠等人指出厉害:外戚何进兄弟位高权重,现在勾结了士人打算对付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蹇硕以为在危险来临时候,所有的宦官可以拧成一股绳共御外辱。

事实证明,这只能是蹇硕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念想。

蹇硕的书信,成了自己的催命符。中常侍之一的郭胜是何进同乡,一直与何进兄妹走的密切,这时候与其他宦官商议: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蹇硕个人的利益。希望把蹇硕抛出去,牺牲他一人,让其余宦官躲过一劫。宦官与外戚为了共同构建和谐政局,达成了谅解备忘录:宦官们决心与外戚精诚合作,一心一意维护大将军与何后的既得利益。为了表示他们的诚意,矫诏的宦官派出一个小小的黄门令就将蹇硕收斩。

与此同时,何进派出手下家兵把骠骑将军董重府重重包围。插翅难逃的董重见状,只好放弃抵抗,自杀身亡。灵帝母亲亦不久命赴黄泉,去地下做太后的黄粱美梦去也。

朝堂之上的所有一切又回复了原样,新君并没有出现新气象。帝国再次重蹈外戚专权、宦官干政的覆辙。

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披荆斩棘,开创历史新纪元?士人的鲜血不能白流,一个蹇硕的死并不能消弭所有人心底的宿怨。

袁绍等人的初衷并不是只杀一个好!

何进虽然已经转危为安,宦官外戚实现了第二次握手,双方携手步入新的蜜月期。然而,何进却乐不起来。紧密团结在他身周的士子不断地在敲着边鼓:有我无他,有他无我!

士人与宦官的恩怨不会因为一个蹇硕的死而淡化,何进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最终选择,向左?或是向右转?骑墙,千万不要作此想!

士人在期待,宦官们也在期盼,天下人都在延颈翘踵等待中,就在何进在两难选择间踌躇时候,他的妹妹何太后发话了——

“苟富贵、勿相忘”!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要讲良心。不是有宫里这些宦官罩着何家,哪里会有现在的荣华富贵?与士大夫共天下,脑子进水了不是?

深居宫禁的何太后怎么能体谅到兄长的难处?妇人之见认为做人还是要饮水思源的好,眼前这些宦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来了就看完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