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天下刚定,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人,只要稍微有点商业头脑,即使天下大乱都能从中获益。

只要会经商,加上和政府有点“勾结”,那基本都是稳赚不赔,富得流油。那。。。明代最富有的商人是谁呢?到底有多富呢?

此人富可敌国连朱元璋看到都红了眼,他就是人称:家有聚宝盆的沈万三。

此人富可敌国引起皇帝猜忌,皇帝却用“一文钱”令其破产,实在高明

沈万三从小就具有经商头脑,特别的会做生意,利用水路的便利(即京杭大运河),从江浙一带贩运粮食丝绸等物资,迅速积累了大量钱财。

由于理财有道,最终沈万三的家产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最后成为了明初时期江苏地区的一大富豪。俗话说:“树大招风,沈万三的麻烦也随之而来了”。

因为沈万三当时可真是富可敌国,而看在眼里的朱元璋一直忌惮着他。由于朱元璋生性多疑,怕他拿这些钱去招兵买马,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在当时的局势下,皇帝是不会允许一个人比国家还富有?

当然沈万三既然能做到这么大,肯定也懂得这个道理,因为他的智商、财商、情商都十分过人。所以他表现的十分低调,一找到机会就做“善事”,到处“捐钱”。聪明的沈万三,深知此事利弊,一有机会就向皇帝剖明忠心,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人。

此人富可敌国引起皇帝猜忌,皇帝却用“一文钱”令其破产,实在高明

话说朱元璋当时要扩建南京城的时候,由于连连战乱,国库空虚,根本就没钱搞扩建,连军饷都发不起,更别说修建城墙了。

沈万三得知后便请了很多高级工匠和百姓,将南京城扩建的工程全部承担了下来,以表“忠心”。

期间还亲自到工地上督促进度,检查质量,消耗大量的钱财、物力让扩建的工程提前完成,沈万三大喜,心想着:这下皇帝该打消一些不好的念头了吧。

工程提前完成是好事,可沈万三虽然聪明,却猜不透朱元璋的真实想法,他这样做,实则是让朱元璋丢了面子。

随后,他又自作聪明的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万银两,代替皇帝犒赏三军。朱元璋表明大喜,实则对他更加忌恨。于是想了个主意故意去“阴”他。

此人富可敌国引起皇帝猜忌,皇帝却用“一文钱”令其破产,实在高明

有一次,朱元璋把沈万三叫到大殿,把一枚铜钱给了沈万三,对他说:“这是朕的本钱,你去给我放债,以两个月为期限,天天收取一对合”。

沈万三听后,就接过了朱元璋给的“铜钱”,他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只是一文钱而已,殊不知两个月后会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

“对合”的意思就是本金与利息相等,即每天利息都是倍数,今天是一文,明天就是两文,后天就是四文,以此类推。

此人富可敌国引起皇帝猜忌,皇帝却用“一文钱”令其破产,实在高明

沈万三回家后,才想起要算一下这笔数目,算到第十天,是512文钱,第二十天时,头上就冒冷汗了,就已经达到524288文了,再算下去,到第三十天,脸色惨白。要给朱元璋536870912文钱,五亿多啊,到两个月的时候,就是天文数字。这接过的一文钱,没想到变成了接了一个烫手山芋,这一文钱变成了枷锁,紧紧扣在了他的身上。

此人富可敌国引起皇帝猜忌,皇帝却用“一文钱”令其破产,实在高明

这么一笔天文数字,即使是家里有聚宝盆,也来不及把钱拿给朱元璋。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最终给不了朱元璋那么多钱。朱元璋一声令下,把沈万三的私人财产全数充公,之后又下旨,将沈万三这个威胁放逐云南。

当一个人名利最好的时候,往往也是自己最危险的时候,沈万三胜在聪明,也败在聪明,三番几次的“得罪”心胸狭窄的朱元璋,使沈万三丢掉家产。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