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阴”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春主生气,应于肝;夏主长气,应于心;秋主收气,应于肺;冬主藏气,应于肾。

老年人要“正气充沛、邪不能袭”的状态,就得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变化。

大意是春夏应养阳以生长,秋冬应养阴以收藏。

夏至一阴生,由夏至日往冬至日,白昼渐短,气温下降,阴气偏盛,人体腠理闭塞,这是阳杀阴藏阶段。那么老年人如何做到“秋冬养阴”呢?

一、重食疗:

秋冬季节天寒地冻,通常人们饮食习惯偏于温热,火锅、辛辣大受欢迎,烤火、厚衣过冬必备。

这都会使人体出现“阴虚生内热”、“内热上火”的现象,对养阴会造成影响,甚至伤阴。

因此,秋冬季节老年人应尽量避免辛辣食物及烟酒,多吃一些诸如番茄、山楂、乌梅等润燥滋阴的食物。

萝卜下气、利肠胃。下气就是收气,正符合秋冬规律;利肠胃,就是利排泄。因此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秋冬季节可多食萝卜。

秋冬进补还可吃一些养阴的食物,如秋梨、蜂蜜、银耳、百合等。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些如生地、熟地、淮山、知母、白芍、沙参、麦冬等中药煲汤。

二、穴位贴敷:

秋冬季节阴寒气盛,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经脉失于温通,是各类老年性疾病的好发之时。

穴位贴敷以气相应、以味相感,通过药物对穴位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对于老年人的咳喘、痰饮、痹证、失眠均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保证老年人顺利过冬。

贴敷时间选择在暑伏与三九期间。暑伏、三九当天贴敷一次。贴敷期间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出汗。自觉贴敷部位瘙痒、灼热、刺痛等不适时及时取下药贴。

老年人多咳喘、痰饮,可选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肉桂等药物研末、生姜汁调成膏状,贴敷大椎、肺俞、天突、膻中、中府、肾俞等穴位。

老年性失眠可将吴茱萸、肉桂、冰片研磨成细粉后,按15∶15∶1比例用生姜汁调膏,贴敷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老年人的过敏性鼻炎可将细辛、白芥子、甘遂、麻黄、延胡索、肉桂研末,按 2∶1∶1∶2∶1∶1比例用姜汁调膏,贴敷大椎、肺俞、肾俞、天突、膻中、足三里等穴位。

三、慎起居、条畅情志: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老年人应及时补充水分,多饮白开水,也可早晚各喝一次蜂蜜水,以达到养阴的功效。

秋季应早睡早起,以适应阴长;冬季要早睡晚起,以适应冬藏。

早睡让人体阳气顺利进入收藏状态,避免夜露深重侵袭人体;早起则防阳气收纳太过;晚起可防寒保暖,都是为了顺应秋冬季节阳气收藏的特点。

秋冬季节天气持续寒冷干燥,容易心情烦躁,不良的情绪对于养阴非常不利。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不可怒火攻心,不可大喜大悲。

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多聊聊天,散散心,以消除不良情绪蔓延。秋冬季节可以在室内进行轻柔运动,如气功、瑜伽、太极拳以调养身心、养阴护身。

总之,老年人要顺利过秋冬,就要根据秋冬季节的特点进行调养,尽量使人体处于一种健康活力、动态平衡的状态,达到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的目的,才是“秋冬养阴”的真谛。

(编辑Anne。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张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