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是银河系数千亿个星系中的一员,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太阳系早期是什么样的?都是科学家想要搞清楚的未解之谜。可是想要搞清楚太阳系早期的情况,那就需要找到太阳系形成早期的一些物质。

可是这些物质在太阳系内星系基本是不存在的,八大行星更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物质,那是因为八大行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太阳系早期的物质早就被各行星内部的环境给腐化,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物质组成。

而太阳系内星系由于距离太阳比较近,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也很难存在太阳系早期的物质,只有受太阳风影响较小的太阳系边缘才有可能存在太阳系早期物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太阳系形成的早期,是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各种气体尘埃充斥其中,天体碰撞事件也频繁在发生着。

60亿公里外,一个奇特形状的小行星,有可能揭开太阳系早期之谜

那个时候,太阳的能量要比现在强大很多,超强的太阳风将内行系的这些尘埃,小天体等物质向太阳系边缘吹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太阳系内星系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清晰,已经没有了那些气体尘埃等物质,留下的都是一些稳定的天体,比如地球,火星等。

被太阳风吹到边缘的这些物质也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凝聚组成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各种小行星,小天体等,它们围绕在太阳系四周,形成了现在壮观的柯伊伯带将太阳系包围其中。因此,想要揭开太阳系早期之谜,探索寻找太阳系早期物质,那只能到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去寻找。

为了探索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寻找揭开太阳系早期的物质,科学家于2006年发射了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它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及位于柯伊伯带的小行星群。

60亿公里外,一个奇特形状的小行星,有可能揭开太阳系早期之谜

新地平线号经过9年多飞行,终于在2015年7月14日飞掠冥王星,考察冥王星任务结束后,“新地平线”号会继续向离地球更远的宇宙空飞,将在2017至2020年抵达一个由彗星和其他宇宙碎片构成的中间环带——柯伊柏带,探测至少两个直径为40至90千米的柯伊伯带天体,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5至10年。

新地平线号首先将目标放在了一颗叫Ultima Thule的小行星,它距离地球60亿公里,位于柯伊伯带小行星群内,它的运行轨道比冥王星还要远20亿公里,新地平线号在2019年新年那一天,以52,00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距离Ultima Thule 3500公里远的地方飞掠而过。NASA用新地平线号由远及近拍摄的13张照片生成一幅动图,展示了这个33公里长的“雪人”扑面而来的情景。

这颗小行星由一大一小两部分组成,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个葫芦,也像一个雪人。科学家认为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奇特的形状,可能是太阳系早期物质在凝聚小天体的时候,有两个天体发生了融合才是这样,而这也可能是行星的一个形成过程。

60亿公里外,一个奇特形状的小行星,有可能揭开太阳系早期之谜

这个奇特的葫芦状小行星,它其实就是一个行星的胚胎,太阳系早期的物质相互凝聚,先形成这样的胚胎,然后通过引力再吸引周围的物质慢慢聚集,最后形成了球状的行星。这个奇特的小行星之所以一直保持这样,可能是因为当时它周围没有什么其它物质,自然无法吸引物质向它聚集,也就一直保持这个胚胎模样。

由此可见,这个形状奇特的小行星就是从太阳系早期形成之后一直保存到现在,它就是太阳系的老古董,它上面的物质仍然保持着太阳系早期的情况,科学家通过采集分析这颗小行星的物质情况,就有可能揭开太阳系早期的一些谜团,也有可能揭开行星形成之谜。

由于新地平线号和地球相距太过遥远,无线电信号的单程通信时间超过6小时,并且数据传输速率非常低,一张低分辨率照片发回地球就需要两个多小时。根据数据发送的优先级不同,科学家预计到2月底才能看到Ultima Thule的清晰照片,而所有数据下载完毕需要20个月之久。

60亿公里外,一个奇特形状的小行星,有可能揭开太阳系早期之谜

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有数不尽的小行星,能够一直保持太阳系早期物质形成的小行星肯定也会有很多,新地平线号探测这个小行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未来可能还会发现很多这种奇特的早期小行星,它们就是一个个活化石,向人们诉说着太阳系几十亿年前的情况。

小伙伴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