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喜爱清明时放风筝,那时的风筝不像现在这样颜值高和功能强大,制法简单不复杂,用竹篾做成蝴蝶、蜻蜓、长龙、老鹰等动物形象,再把绢或纸糊在上面,或用其他物品固定,找好重心下面用麻线套好,扶老携童在宽阔之地借风势放飞风筝。由此,清明时节,恰艳阳高照,古人吟诗作赋或饮酒胡侃后,约上几人踢一场蹴鞠比赛,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古代,感觉人生到了巅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一般认为,清明主要意义是扫墓祭祀、纪念先祖和寄托哀思。其实,除了扫墓祭祀,古人还有其他更为轻松、愉快、快乐的过节方式。古人过清明节不止扫墓,其他的过节方式让人脑洞大开!

踏青。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又叫探春、寻春,现代人谓之“春日郊游”就是踏青的意思。清明所处时期为万物吐绿、焕发生机的阶段,是人与自然亲切交流,天地人合一的良机,携亲友到荒郊野外赏花踏绿,别有一番风味。其间,蕴含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喜爱,也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人过清明节不止扫墓,其他的过节方式让人脑洞大开!

植树。不要认为植树节才植树,其实古人在清明节也是非常流行植树的,这个时节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树苗栽下存活率比其他季节高得多。传说晋文公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曾经倚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从此植树习俗就开始了。还有一种古代轶事,说唐太宗李世民赐柳圈,以此驱疯除魔,祈救平安幸福。上行下效,臣民也纷纷栽柳,渐渐演化成植树了。

古人过清明节不止扫墓,其他的过节方式让人脑洞大开!

放风筝。古人喜爱清明时放风筝,那时的风筝不像现在这样颜值高和功能强大,制法简单不复杂,用竹篾做成蝴蝶、蜻蜓、长龙、老鹰等动物形象,再把绢或纸糊在上面,或用其他物品固定,找好重心下面用麻线套好,扶老携童在宽阔之地借风势放飞风筝。到了晚间,在风筝下套上点烛火的小灯笼,变成“夜明筝”,现场是一片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借用一句流行语,那时那地真叫“古会玩”呀。

古人过清明节不止扫墓,其他的过节方式让人脑洞大开!

蹴鞠。一种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满的球,其实就是最早的足球雏形,有人戏称高俅是“足球之父”,还是有些道理的,毕竟中国最早开始玩这个。刚开始,只是单纯用于武士、护卫训练的马球,渐渐人们发现这个好玩好有趣,于是延伸到民间,特别是无赖大奸臣高俅更是将蹴鞠发扬光大,硬生生发展成全国上下喜欢的体育类活动。由此,清明时节,恰艳阳高照,古人吟诗作赋或饮酒胡侃后,约上几人踢一场蹴鞠比赛,在娱乐活动匮乏的古代,感觉人生到了巅峰。

古人过清明节不止扫墓,其他的过节方式让人脑洞大开!

不止于此,古人还喜爱在清明拔河、荡秋千、斗鸡、射柳等趣味类活动,如此说来,古人的科技、经济等实力远不如现代,但他们追求快乐和美好的初心和我们一样强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历史从弱到强,从贫瘠到繁荣,一直到现在的新时代,大家过上了好日子的时候,同样也不应忘记古人的智慧和中华的传统。(敬请关注本头条号指正,部分文字源于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