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武汉将近1 个月了,从慌乱忙碌到按部就班,现在已经归于平静。很多困难和棘手的事情都依靠应变能力和队员们的协作努力,很好地解决了。20 多天,看似不长,我却成长了很多。

今天,我意外得知爸爸发烧了。刚听到“发烧”这个词,我眼前立刻闪现出病痛中的父亲和焦急担心的母亲。怎么办?原来爸妈生病都是我带去医院、挂号、化验、检查、拿药……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不在身边,怎么办?

在我焦急担心时,哥哥告诉了我他们这两天的经历,原来有那么多领导、同事和朋友帮助着年迈的父母。不善言谈的徐主任指导着将近80 岁的老妈和几乎没陪父母看过病的哥哥一步步走完了非常时期发热筛查的复杂流程。从家里到医院再到病房,从准备午餐到找护工,医院领导和同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院领导看望关丽的父亲

哥哥说,从党委书记到支部书记、从科室主任到护士长,这两天都为爸爸的诊断和住院忙碌着…… 得知这一切,我太感动了,一个劲儿的谢谢大家。他们却说:“ 自家人,不要客气!你在前方保重,早日凯旋。老爸的事情,有我们呢,放心吧!” 看着不长的话语,我的眼睛湿润了。后方有您们,我心里很踏实!

在武汉前线抗击疫情,我从最初的光荣和了却夙愿,到如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的诠释了我们在战疫中的心路过程。从最基本的生理(吃住)需求,到安全(防护、物资、工作环境)需求,再到社交(同事间友情)需求都逐步得到了满足。

现在,我们正在体验并实现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在病区里看到无助的患者,我能给予帮助;看到去世的患者,身旁没有家人,我能让他有尊严的离开;看到重症患者,我能挑战专业所限,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在这里,我实现救死扶伤、解除病痛的职业价值。

武汉战“疫”还在进行中,我们在其中经受磨炼、创造价值,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在这个自我超越的过程中,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疾厄,迎来美好的春天……

文:驰援武汉医疗队关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