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京的山野里就能看到野生葛藤,它们多爬在山坡的灌木丛上,无卷须,靠茎藤缠绕其他植物生长,全体有黄色长硬毛,地下有块根。毛茛科铁线莲属的某些种类都是草质藤本植物,它们也能攀缘他物向上生长,但这些植物却不生出卷须来,而是在自身的叶子上长有较长的叶柄,叶柄像卷须一样能卷在他物上,借此支持茎的生长,扩大生存空间。

多达本植物是植物世界中一大特殊类群,其植物形态、生活习性五花八门。用茎缠绕的牵牛花

牵牛花是人们最熟悉的藤本植物。种在篱笆下的牵牛花种子可以很快发芽,长出细茎苗来。它的苗尖开始时是摇摇晃晃的,一旦触及篱笆就会自动缠绕上去。牵牛花靠细细的茎缠绕固定物向上生长,能一直长到篱笆顶上去。

在牵牛花的茎藤已经缠绕了好长时,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牵牛花茎的缠绕有一定的规律:总是向右旋转,即逆时针方向。人们不禁要问:牵牛花茎藤为何会右旋而不是左旋呢?科学家的解释是:这一规律与牵牛花原产地的地理位置有关。牵牛花原产于热带,起源于南半球的阿根廷,在南半球看到的太阳是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因为牵牛花祖先在生长过程中追踪太阳的运行方向,所以它的茎藤就向右旋转(逆时针方向)。由于遗传因素的作用,牵牛花后代的茎藤也维持向右旋转的方式。如果将牵牛花从南半球或热带引种到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它的茎藤仍然是右旋的,这说明它右旋的遗传性十分稳定,不会因为改换了地理环境而变化。

有趣的是,在有缠绕性茎的植物,类似牵牛花那样右旋的植物还有茑萝,它也起源于南半球。

与牵牛花不同的藤本植物,如金银花、葎草等,它们的茎藤是向左旋转的。这是因为它们起源于北半球温带,从北半球看,太阳也是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但方向与在南半球看到的相反,茎藤追踪太阳时,就是左旋的,即顺时针方向。

有的藤本植物的祖先原本生活在赤道附近,它们的茎就不那么固定为左旋或右旋了,因为太阳就从它们头顶上过去,因此,它们的茎藤或左旋或右旋没一定规律。像何首乌这种植物即使如此。猕猴桃的藤子也是左右旋不定的。茎不转须转

与靠茎缠绕上升的牵牛花类植物不同的是葡萄,它主要不是依靠茎缠绕固定物,而是在茎上长出卷须。卷须为茎变态而成,有如人的手一样。卷须能旋转缠绕他物,主茎就借此向上生长。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葡萄卷须的旋转方向没有一定规律,左右上下均可,而不是只向左或右旋转。茎不卷叶柄卷

毛茛科铁线莲属的某些种类都是草质藤本植物,它们也能攀缘他物向上生长,但这些植物却不生出卷须来,而是在自身的叶子上长有较长的叶柄,叶柄像卷须一样能卷在他物上,借此支持茎的生长,扩大生存空间。吸盘大显神通

葡萄科中的爬山虎属植物为木质藤本。它也有卷须,能攀缘到广阔的墙壁上去,可墙是不能被卷的,它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呢?原来,爬山虎的卷须顶端有个吸盘。这个吸盘能分泌出一种胶质,可以紧黏在墙壁上。爬山虎一面生长,其卷须一面黏住墙面,终于使其茎枝的生长遍及墙面。这是别的无吸盘藤本植物所望尘莫及的。茎不成根来助

有些攀缘植物的茎不能卷旋,也没有卷须帮助其向上生长,这时它们可以借助根来帮忙,如常春藤、络石等即如是。这些植物的茎在节部或节间上能生出许多不定根,不定根在幼时可分泌出胶状物质,借此黏附于墙壁、树干或石头上,同时也可以让其茎畅行无阻。像北大静园东西两侧围墙上爬满的络石就是这样生长的。络石是夹竹桃科藤本植物,栽种时间不长就能爬满整个墙面,它们的爬墙本领确实令人惊叹。钩刺不是白长的

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有100多种,我国约有50多种,其中有一些是攀缘状的灌木,即茎呈蔓生状。虽然这些木本茎不能卷旋,但在长茎上生有许多较大的钩刺,如多花蔷薇即是一例。它就是靠茎上的钩刺钩在别的灌木的枝杈上,以稳定自己的茎,伸展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尽情生长。它们是疏林之下的植物,不过它长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防身。

带钩刺的大型植物,莫如热带森林中的攀缘状棕榈,这种植物能向四周生出很长的鞭状蔓条,蔓条上有刺,可以钩住支持物,借以向外扩张。林下较荫蔽,阳光不足,攀缘状棕榈借此可以去找阳光好的环境生长。它有两手本领

百合科菝葜属植物极为特殊,有300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有约60种,南方为多。菝葜是攀缘状灌木,它的茎条上生有硬钩刺,可以钩附他物,支持自己的身体。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它的叶子也很奇特,叶柄的两侧各有一条卷须。这两条卷须是它的两个托叶变态而成的。托叶变态成卷须是适应攀缘的结果。

在北方要看到有上述特点的菝葜,最好去山东烟台昆嵛山,在150-200米的低海拔山野里,这种植物很多。躺在地上的茎

藤本植物中有些种类好像并没打算向上爬,它的茎不直立,也无特殊适应器官助其站立起来,而是干脆躺在地上为生。这类植物最典型的代表是草莓。草莓属于蔷薇科草莓属,它的茎叫匍匐茎。长到一定长度时,匍匐茎上生根入土,然后生出一丛叶,叶丛中也再生出匍匐茎。如此下去,一株草莓可以变成许多株,爬生到很远的地方去。如果将匍匐茎弄断,每一个叶丛即自成一株。这是藤本植物中特殊的类型。人们利用这种特性繁殖草莓,可不用它的果实。

与草莓类似的也有匍匐茎的植物,还包括蔷薇科委陵菜属中的一些种,最著名的如鹅绒委陵菜,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肉质纺锤形的根。地上茎倒地匍匐生,细长,节上生根,上部生新叶丛,可以长成一片一片的。开花时有一根花茎,极矮,上生一花,黄色。叶子是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下面密生白色绵毛。

这种植物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至西南地区,多生在河谷或湿润的草地中。它的小块根多淀粉,死死用。在西北地区,民间采食这种块根晒干作食品用,地方俗名“人参果”。藤本植物的起源

植物界为什么会有藤本植物?从现在藤本植物的生活习性看,科学家认为,现今藤本植物以热带森林中的种类为多,形态各异,多达藤木。由于热带森林树林高大,林下阴暗,树下植物缺乏阳光雨露,就变态成藤本,通过缠绕或攀缘方法爬到大树树冠顶上去接受阳光雨露,以保证自己的生存繁衍。

藤本植物要爬高生活,其身体除了变态成藤本以外,还对应有种种其他适应结构,以保证自身的生存。最明显的是一些植物的茎藤虽不粗,有的甚至很细,但茎中运输水分的导管很长,最长可达数米,切开茎的横切面看看,几乎全由导管组成。这种植物结构有利于运输水分、养料到藤茎的生长点去。因为植物爬得越高离地越远,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越困难。

另外,不少植物的藤茎可以在短期内快速生长,有的一年内甚至有几次生长,发育速度也很快,并且可以多次开花结实。快速生长繁衍的好处是可以更快达到林内较高处,减少被动物啃食其嫩尖的危险性。

还有些藤蔓的嫩尖部分可以分泌化学物质,以保护自身不被动物尤其是昆虫采食。

那些没有化学保护的藤蔓,往往在被死之后,在根部近地面处又能生出新的藤蔓,继续生长。这也是一种适应。此类植物的萌芽更新能力较强,往往在森林大火之后,还能长出新株。

藤本植物的根部也往往会为适应自身的生长发生相应改变,比如有些藤本植物的茎上生有气生根,气生根钻入土中后,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料,使植物的水分和营养供应来得更快更充足。还有些藤本植物在地下生有很粗的块根,块根里面贮存了很多养料。一旦茎藤开始生长时,块根中贮存的养料就可以帮助这些茎藤更快速地生长。像葫芦科的栝楼即是如此。

藤本植物世界学问多,本文再介绍一些奇特的藤本植物,其中有些种类与人们的关系密切,颇开眼界。藤中“巨人”

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以及东南亚的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森林中长有一种巨大的藤本植物,名叫扁担藤。

扁担藤为木质藤本,属于葡萄科室爬藤的一种,藤长可达百米。此植物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茎是扁的,主茎基部宽可达40厘米,外形像根扁担,因此得名扁担藤。尽管扁担藤的茎是扁的,但它的分枝仍为圆柱形,叶子为掌状复叶。有5个小叶,小叶片矩圆披针形,花小,果实较大,浆果形似葡萄,但味道太酸,不能食用。

扁担藤是一种储水能力极强的藤本植物。一段手臂般粗的藤条,可储水近百毫升,被人们称为藤泉。

据有关测试,1米手臂般粗的扁担藤老蔓被砍断后,断面上溢出的清水多达100-200毫升。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猎人进山,,一般不带水壶,就靠这种天然水壶中的清水解渴。不过,这水不能多喝,因为喝过了量会产生麻感,还会因此而中毒。在广东鼎湖山的密林中就能见到这种大藤子,它有很粗的卷须,靠卷须攀援。装了水的藤子

如果你去广东、海南或云南的热带地区旅行。在热带雨林中会发现一种藤子,并不太粗,茎节膨大,节上叶片两对生,叶片矩圆椭圆形,长可达20厘米,宽可达11厘米,草质。有时还会看见藤上结有果实,果实为椭圆形,长达2厘米,熟果为红褐色。这种果实实际是植物的种子,因为此藤属于裸子植物,名叫买麻藤。

有趣的是,如果你用小刀在藤上划开一个小口子,立即有水流出来,好像自来水一样,口渴之时,可以用此方法解渴。此特点和上文提到的扁担藤有相似之处。

买麻藤属于买麻藤科买麻藤属,我国有7种,多产于南部的热带、亚热带林中。“吃现成饭”的藤本

有些藤本植物靠“吃现成饭”为生——它们为寄生藤本。最著名的寄生植物为旋花科菟丝子属的种类,如菟丝子、日本菟丝子等。菟丝子的种子发芽出苗后,幼藤前端摇摇摆摆,一旦碰上旁边的植物,立即黏上去,缠绕之,在其茎藤上生出吸器(吸根)钻入寄主表皮下,与寄主的茎内输导组织(运输水分和养分的器官)相连,直接吸收寄主的营养,过上完全的寄生生活,而其幼苗下的部分则立即断去。

与菟丝子相近的种——日本菟丝子,寄生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日本菟丝子的茎较粗,有紫斑点;菟丝子的茎纤细,呈黄白色。

在樟科植物中,有一种名叫无根藤的藤本植物。它借盘状吸根附吸于其他植物上。其茎细长,为绿色或黄绿色,花小,白色,果子球形,大如绿豆粒,种子一个。无根藤寄生于林下或灌木丛上,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四川、福建等地。在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一带林中即可见到无根藤。

菟丝子藤可入药。无根藤也可入药,但有一点应该特别注意,如果是寄生在钩吻、马桑、鱼藤、羊角拗、夹竹桃等有毒植物上的无根藤,不能入药,因为无根藤吸收了寄主的毒素,已经成为有毒植物了。菟丝子藤入药则不必考虑这么多,因为它多寄生在豆科植物上,豆科植物一般是无毒的。名花良药金银藤

忍冬科的金银花,又名忍冬,是一种本质藤本,叶对生,叶片椭圆形,花成对生,初开时白色,两三日后即变为黄色,黄白相映,人常日金银花。其花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良药,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金银花对治疗流行性感冒和炎症都有一定功效。因为花中含有机醇及皂甙,对链球菌、葡萄球菌、伤寒菌、痢疾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银翘解毒丸就是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药制成的。据说其嫩茎叶食后可解误食毒蘑菇之毒。神奇的胡椒

胡椒属胡椒科,是一种木质藤本植物,茎可长达数米,节部膨大,常生根,叶卵状椭圆形,较大,花雌雄异株。穗状花序,花小,浆果小,圆球形,直径仅三四毫米,熟时红色,干后黑色。胡椒原产地在东南亚,我国也有栽种,果实尚未熟时,果皮皱,里黑色,被称为黑胡椒。成熟的果实去皮后呈白色,被称为白胡椒。

别看胡椒的外形不起眼,它的果实(白胡椒)却是闻名于世的香料,供调味用,也入药。

胡椒有出奇的辉煌历史,古时的它贵重如金,梵文古方中曾记述,罗马商人来时带了金子,走时带了胡椒。这说明胡椒当时的价值堪比黄金。对于北欧人来说,在吃肉时,如果没有胡椒调味,难以下咽。这表明那时对胡椒的需要量很大。在欧洲中世纪时,胡椒被用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果此人社会地位低时,就说:“他没有胡椒。”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1976年访问美国时,在纽约百老汇大街的特里尼蒂教堂接受了279粒胡椒子,作为偿还自英王威廉三世以来美国所欠的租金。可见直到1970年代,在西方人眼中,胡椒仍是高贵之物。番薯的秘密

我国冬天常有卖烤白薯的。白薯曾名甘薯,实应为番薯,是外来植物,它传入我国颇有奇趣。

番薯是藤本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将之传到吕宋(今菲律宾)。我国明代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到吕宋经商,在那里发现番薯作为粮食有很多优点。当时,福建人民食物不足,他就想将其引入我国栽种,但当时的吕宋严禁番薯出口。陈振龙父子躲过了巡查,将番薯秘密带回国内,并报告了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请求推广种植。适当年大早,曾下令推广,结果秋天大丰收,解决了民食的大问题。后来番薯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展。

番薯的茎藤是爬地生长的,茎节处可生出不定根,因此它的藤茎可以一段段切下来做繁殖用。人们吃的番薯的肥大块状部分是它的地下块根。菊花开到了藤子上

我们平时见的菊花或野生菊科植物,全世界有2万多种,它们的花组成的花序被称作头状花序。菊科的绝大多数植物是直立的草本,少数为小乔木,平时很难见到藤本菊科植物。有趣的是,菊科居然有藤本植物,它们被归于藤菊属,有几十种,全部野生于南美洲。

1799年,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德和一位植物学家同去南美洲探险,他们到了委内瑞拉,在野外寻奇时,发现一种藤本植物,藤子上开了花,花序是头状花序,属于菊科。此情此景使他们相当惊讶,当即采了标本,并绘了图。

这种藤菊的叶子是羽状复叶,而且顶端变态成了卷须,从叶形看,几乎和豆科植物一样;只有从花序看,才知是菊科植物无疑。可见,植物如是藤本的,它必然靠卷须或本身茎缠绕而攀登高处,以出人头地。这是普遍的规律。葛藤有故事

葛藤是一种大叶藤本,属于豆科植物,叶子为羽状三小叶,小叶很大。在北京的山野里就能看到野生葛藤,它们多爬在山坡的灌木丛上,无卷须,靠茎藤缠绕其他植物生长,全体有黄色长硬毛,地下有块根。花紫红色,密生成总状花序。

葛的花可作醒酒药,块根也能入药。关于葛花醒酒还有一个民间故事呢。据说北宋时期,浙江天台县某酱园老板王某和伙计在运酒途中,路过一石桥,不小心将一缸酒滑落于地,缸破了,酒流了出来。王老板好饮酒,就用手捧着流到路石凹处的酒狂饮,结果醉倒桥边不省人事。伙计见状急忙跑回去叫人。待回来时,王老板已经站了起来,且神志清醒。一问才知,原来王老板醒来时口渴难耐,喝了不少桥下小溪中的水,立刻神清气爽。家人仔细观察,发现桥下长有一种藤本植物,水中散落了很多这种藤子的小花,取水饮之,清香满口,才知葛花可以醒酒。据说,葛的根和种子也可以解酒醉。

藤本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上述事例即可知大概。需要补充的是,花卉中有好多种藤本植物,如紫藤、嘉兰、炮仗藤、凌霄等,其中能入药的也很多,在此不赘述。

此外,棕榈科的省藤,藤长达100多米,茎藤可以用来编制藤椅等家具。

豆科中有一种名叫过江藤的藤本植物,生于湿润的河边。它的藤子能爬过江河的对岸去。可它到底是怎么过去的?尚待深入观察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