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可能很多小伙伴们都会惊讶到,怎么可能嘛,哪还有能限制正常生活的嘛,实际这种事多得很,只是我们很多小伙伴对于历史知之不深而已比如周朝就限制了百姓喝酒。在《尚书》中就有一篇《周书.康诰》有专门写到禁酒令。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商朝刚刚灭亡,周朝初建的时候,商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商朝的人不可能都灭亡了,反抗力量依然强大。而且大战刚刚平息,国内生产力还没有恢复过来,而且据史料看,商朝时期特别是纣王时期还有很多免费劳工,他征战各国抓来的奴隶,商周战斗伤亡和跑掉很多,相当于劳动力少了很多了。

而古代可没有假酒假肉,本来由于工艺原因酿造酒非常废粮食,而且酒的度数还没有后来采用蒸馏法度数高,一喝就是好几坛,换成粮食可能就是上百斤了,而没有杂交水稻的古代稻谷产量有多低(小麦在周朝后期才从西域传进来)。有很多人喝了酒过后亢奋的太明显,而且古代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原因酒的价格很是昂贵,普通人能喝酒的机会不多,所以逮着机会都是舍命的喝。

酒一喝多了,神情一亢奋,就容易出事,比如看哪个路人不爽骂几句,跟谁结怨了去放几句狠话,看见哪个姑娘漂亮点调侃几句什么的,但是我们的古人可是热心人很多,而且看热闹是我们从古至今的天性,所以经常造成治安混乱,不处理吧,事情越闹越大万一动手了还有可能有伤亡,而且那时候能喝的上酒的大多都是权贵,那普通百姓会怎么想,我们连酒味都闻不到,你们还整天的可以喝,还能喝醉闹事,还不用参加繁重的劳动,影响太恶劣了,而百姓对权贵的不满最终会汇聚到对当权的不满。

而处理把又没有多大屁事,见巡城治安兵士来了就不闹腾了,负责治安的还的赔礼道歉外加小心翼翼护送到家,这差事谁愿意呢。而且加上对百姓宣传的帝辛无道就是因为他酒喝得多肉吃得多,那咱们自己还胡吃海喝像话吗,百姓怎么想。所以从多个角度考量最终把聚众饮酒纳入了法律中,更不要提饮酒后闹事了,要说这些早期的帝王也是操碎了心,制法连这些都要管,还不能太得罪任何一边,一边是平民,人数众多声势浩大,一边是贵族,啥事不干整天惹事,关键别人有钱有人有力量。

酒壮怂人胆可是实话,两碗香喷喷的美酒下肚,说干啥就干啥,所以社会治安存在很大的隐患,特别是聚众饮酒的,假如其中有一个对社会不满,就会带动其他人,稍微怂恿下就会闹事造反。周朝的禁酒令可是杀头重罪,凡是酒后聚众闹事,而且情节严重的,直接杀头。当然这些也是针对周民的,对于商朝遗民政策还是很优厚的,只要不造反就都不是事儿。

在《尚书》中记载,在周公旦执政时期于魏国明确颁布禁酒令,禁止聚众饮酒,换言之就是禁止公开饮酒,既安抚了百姓也给了贵族开了口子,算是一个平衡的结果。而之后的周朝在各项礼法的总结制定中也确实事无巨细的都做了详细规定。

也正是因为周公制定的近乎严苛的禁酒法令,在周朝初期也确实起到震慑作用,吏治清明。只是在后代子孙时慢慢的开始贪图享乐,而不再遵守这个法典了,上行下效禁酒令彻底作废了。而周朝传到周厉王姬胡时期也正是因为贵族开始变得越来越贪图享乐最后导致国内发生政变,听起来似乎和纣王差不多,只是没有断绝周朝的统治而已。

相比于古人这么悲惨的日子,你能享受到的太多了,还有什么不满呢。果然是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觉得呢?

原创作者:久梦 原创作品 抄袭必究

参考资料:《周书.康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