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负面舆论汹涌,但自10月8日开始,50余人的国足U25集训营已经开始报到集训了,滚滚车轮似乎无法阻挡。

置身其中的球员是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他们只能参加,否则将无法在这个“足球江湖”立足。

有的球员是感激这个机会的,因为他们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在联赛打不上比赛,需要更多的机会,他们觉得足协此举意在提高他们的集体责任心、拥有为国出力至高无上的荣誉感。

他们说得也对,只是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到,为国出力理应与联赛并行不悖,集训营的成立不可避免地牺牲了联赛的利益。放眼足球发达国家,联赛的地位甚至高于国家队,这已经是被印证过的足球规律。为国家队打入世界杯、奥运会而不惜一切代价的历史早已有过,2001年历史性闯入世界杯后,中国足球却逐步跌至谷底……如今,历史似乎又将重演。

但更多的球员对于这个集训营是不能理解的,他们认为这只是急功近利的又一个注脚。

为什么不在联赛结束之后再办集训营?这是个很多人不解的问题。有人说,亚洲杯在即……但是这批队员与亚洲杯有多少关系?他们当中有几个人能登上亚洲杯的舞台?何况,联赛末段,他们的体能状况不在最佳,不能追随球队完成联赛冲刺,必然缺少了在原来集体里面奋斗的荣誉感,这是一种联赛层面的集体荣誉感的缺失。

而且,抽调球员并非在FIFA比赛日,归根结底,这是违背国际足坛规则的。FIFA比赛日是国际足联划分协会与俱乐部权益和资源的基础,如果这个都可以突破,那就什么都可以突破了。

联赛将竟,冲超、夺冠、亚冠、保级……对有的俱乐部而言,被抽调球员无异于釜底抽薪。联赛秩序被破坏、中途改规则,这是否有损中国足球的颜面呢?

俱乐部有很多苦水,集训长达80天,但被抽调球员的工资是他们支付的,未来队员怎么和俱乐部重新捋顺关系,存在隐患。

集训营政策的程序正义性是存疑的。有人说,政策制定者征求了部分地方体育局负责人和部分俱乐部投资人的意见,但是这个范围还是过于狭窄,不少专业人士并未被纳入这个“程序”。即便在中国足协内部,也并非人尽皆知,比如,中国足协执委汪大昭就直言:“我完全不知道始末,重大决策没有经过中国足协程序上的讨论就这么定了。”

集训营是否是个常态,今后的训练规划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政策制定者也没有解释。这其实反映出中国足球的另一个弊病:缺乏体系。没有体系,就容易形成“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这种集训未来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我觉得有必要进行明确,否则未来联赛怎么开展,俱乐部在人员安排、人员储备上怎么去做,都会是问题。

无独有偶,集训营尚在进行当中,U23联赛又将启动了。中国足协15日的一则通知称:进一步锻炼队伍,发现人才,同时为各俱乐部注册的U23球员提供足够的比赛机会,尽快提高实战能力,中国足协将举办U23联赛。

嗯,初衷看起来不错。只是,由于国足U25集训营已抽调了来自16家中超俱乐部和5家中甲俱乐部的部分U23球员,且集训期至12月28日,与U23联赛时间基本重合,因此各俱乐部能否有足够球员组队参加U23联赛,目前还是一个问号。而且,由于部分较高水平U23球员在国足U25集训营,即便U23联赛成行,其竞赛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也是一个问号。此外,多数俱乐部的冬训在每年12月开始,如果U23联赛12月1日开打,将意味着参加U23联赛的球员无法随各自球队训练,以备战来年的职业联赛。

显然,隐患是存在的。

其实,对于国家队、国奥队,我们不妨有个豁达的态度——“放弃”。我说的“放弃”不是置之不理,而是正常处之,杜绝不惜一切代价的行为。通过扎扎实实按规律抓青少年,把国少队、国青队的亚洲比赛重点攻关,早日让这些队伍重返世界舞台,打牢基础、补足缺失。或许,中国男足再次冲进世界杯、打入奥运会将不再是奢望。

我相信,通过针对性的训练,集训营球员的国家荣誉感一定会提升。我也相信,U23联赛会给一些球员增加比赛的机会。只是,我们能不能尊重规律、统筹规划?

一个集训营,一个U23联赛,并不是中国足球最大的悲哀,中国足球最大的悲哀是行业的无序和体系的缺失。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