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话烟花树燃放技术总监:安全和效果要求历届最严)

新京报讯 10月1日晚,高25米、重300吨的7棵烟花树亮相天安门广场。时而有熊猫蝴蝶等动态图画、时而燃放出璀璨的烟火,时而由LED显示屏呈现出葱郁绿树模样,被网友称作“会72变的烟花树”。

作为全球首创,负责烟花树燃放技术的徐建民从今年一月份便开始试验调试这一创想。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徐建民便参与到大型活动的烟火表演工作中来,谈及今年的烟花燃放,他用“安全和效果要求历次最严”来形容。

国庆联欢烟花树燃放技术总监:安全和效果要求最严

国庆联欢烟花树燃放技术总监:安全和效果要求最严

7棵树烟花装置,每个重300吨。国庆联欢活动前,三小时搭建调试好。李永康 摄

新京报:此次烟花装置如何解决燃放时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徐建民:首先我们在烟花生产工艺上,使用了环保材料,通过反复试验,在原有基础上实现烟花烟量减少了50%;其次,点火方式上减少使用出烟量大的快速引线,多用电子点火头,这种点火头使得控制更加精确。

出烟量大其实对于烟花本身观赏性也有影响,但是如果减烟量过大,就会影响烟火特性,反而导致烟花颜色不够亮丽等效果问题。

通过平衡效果和控烟量,目前50%已经是我们反复试验后得到的最大限度减烟量,在全国来说也是控制量较大的。烟花燃放毕竟需要化学反应,至少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实现完全无烟的状态。

国庆联欢烟花树燃放技术总监:安全和效果要求最严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是首次尝试3D动态烟火装置这类创意作品吗?

徐建民:是的,这次联欢活动中,蔡国强老师设计的3D动态烟火装置在世界上来说也是首创的,不论技术还是创意都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当前,全世界95%烟花都是中国生产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技术手段、燃放设备等限制,我国的烟花燃放水平、设计水平远不如欧美日本等国。而现在,我国烟花无论在生产、销售还是燃放技术创意上,都处于世界前列。

从2008北京奥运会开始,通过大活动锤炼,我国烟花不论艺术水平还是技术手段都已经赶超上来,我们也可以进行设备开发,甚至可以做到外国人难以实现的效果。其次在烟花观念上,以前只追求热闹,现在更加艺术化,比如出现了烟火树、烟火字等造型,有技术支持,更愿意去想去试。

新京报:你有许多大型烟火表演经验,这次与之前有何不同?

徐建民:我参加过2008北京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大型烟火表演,加起来差不多10次,算是有一定经验,但这次活动安全和效果的要求之严格前所未有,完全是新的开始,需要忘记以前。

其实烟花安全性上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但此次烟火装置是一棵25米高的钢铁树,这就涉及到高空作业,出现吊装、抢工、交叉作业等安全风险较大的问题。好在我们几个合作单位配合协调充分,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些年参与大型活动,能看到烟花燃放技术在不断变化,2008年奥运会只能打单线条一个脚印,2014年APEC会议打出花字,今年“70”双线条呈现,包括烟花树装置,以前想都不敢想。

1999年我进入烟花燃放这一行,当时我国烟花燃放起步没多久,喜欢仅仅是因为好玩。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观众,给大家带来快乐和视觉上的满足,引起欢呼,很有成就感。

杜硕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马瑾倩 责任编辑:杜硕_NB1255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