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不吼不骂,孩子不怕?

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武力镇压孩子见效最快,但后患无穷?

慈母多败儿?惯子如杀子?

所以,管教孩子的“度”到底在哪里?

在当妈妈以前,我曾幻想过无数个自己为人母的形象,一定是温文尔雅、善解人意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经常游走在爆发的边缘!孩子总有一千种方法把亲妈逼疯…

昨天发了一条微博,引起很多妈妈的共鸣:

“小酒突然发现我走开了,猛地追两步,觉得太远了追不上,于是站在原地朝我大哭起来。

我蹲下来,张开手臂说,酒酒过来~

他立刻破涕为笑,朝我奔来。跑得太快,中途还摔了一跤,爬起来接着跑,直到到我怀里。

这让我想起一岁五个月的妞妞。也是发现我走了,哭着追过转角,看着我,站在原地哭。

当时我离她只有几米。我蹲下来,张开手臂说,妞妞过来,到妈妈这里来,妈妈抱~

妞妞就一直在原地哭,从站着哭,到坐着哭、趴着哭....拒绝接受我的安排,固执地等我走过去抱她。真是拿她一点办法没有,太考验耐力了

妞妞真的好坚持啊,从出生就如此。我总是担心她多一点...我知道如果她找到自己热爱的事,可以心无旁骛地坚持。可是养育的过程真是太容易让人烦躁了...最难不是花时间和精力,最难是在孩子固执坚持时保持耐心。

养这样的strong will child,需要好多耐心和克制。忍字头上一把刀,天天往自己身上扎。”

很多人都有过爆发的时刻,对孩子打过骂过、惩罚过,然后又陷入“坏妈妈”的阴影中,后悔没有和孩子好好说话,反省自己的育儿方法。

曾有妈妈问我,小舒你从来没爆发过吗?我偶尔忍不住会爆发,之后又后悔。

我当然发过脾气,提高音量,不过没有“火大”到伤害亲子关系的程度,妞妞太知道我爱她了。但我家队友,那是真爆发过。那个时候,我必须保持冷静,不火上浇油,也要安抚孩子。我完全理解他的失控,确实容易烦躁,但是我又心疼孩子。

我一直在努力寻求一个平衡点,希望我,一个骨子里的“猫妈”,能够约束我自己,不是无原则地宽容孩子的行为。

同时我也很希望能够影响到风格比较严厉的队友,让他对孩子多一些同理心,和孩子的关系更亲密一些。我希望他们彼此心里都是温暖的回忆,不要对这段一起成长的经历有所遗憾。

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可能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疑问:

威权型育儿与宽容型育儿之间

就没有一个平衡点吗?

当然有。其中的折中点是:用立规矩,而不是惩罚的形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淡定育儿。

今天这篇,我为大家整理了很多权威、有扎实理论依据的素材,从多个角度详细地回答了文章开头千千万万父母的困惑,同时也总结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做法。

吼爸吼妈们,要仔细看哦。

严苛要求孩子 ➯ 好好表现?

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高压”管理能让孩子表现更好。但实际上,专制型父母更容易培养出自尊心较弱的孩子,孩子会因此表现不佳,甚至受到更多惩罚,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为什么高压要求孩子反而会导致他们表现更不好呢?

严苛的要求剥夺了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机会

高压管教能够暂时约束孩子的行为,但却无法让孩子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事实上对孩子而言,没有任何约束机制比自律更有效,但自律的形成需要孩子打心底接受行为约束。

没有人愿意被束缚,如果孩子不认同的父母的规矩,那么不肯乖乖听话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听父母的话”对孩子而言完全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命令,而不是孩子自愿的行为。

让孩子难以理解的“教训”是欺凌的根源

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和日常生活中学习行为举止。如果孩子听话是因为害怕父母,那“教训”和欺凌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打骂孩子的父母只能教出打骂他人的孩子。

高压管教让孩子更暴躁

专制型父母只会告诉孩子某些行为是不对的,却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去处理约束那些”不好的“冲动,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暴躁易怒,甚至产生抑郁倾向。

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被严苛管教的孩子认为威权永远是对的

在父母的严苛管教下,孩子们可能会学会服从,但却无法学会独立思考。更严重的影响在于: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会不敢去质疑威权,不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容易随波逐流或是以”服从命令“的方式逃避责任。

受到父母高压约束的孩子更容易逆反

研究表明,在严苛管教环境中长大孩子会更叛逆。这很容易理解,想想我们自己被他人批评或管教的经历,厌恶不服,嘴硬,甚至故意做出同样的事去激怒别人都是很正常的。

孩子只有在父母眼皮底下才会“好好表现”

这会导致孩子撒谎,因为只有撒谎才能做个“乖孩子”。

苛责孩子不利于亲密亲子关系的形成

严苛管教孩子会导致亲子关系变得疏远。孩子会因此不再取悦父母,从而变得更难管。受到高压管教的孩子总是和父母叫板吵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可能会用错误的方式去寻求关爱。

判断父母管教是否过于严苛的底线,是观察孩子的行为有没有因此得到实际改善。事实上,过于严厉不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阻碍孩子们养成自律的习惯。

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那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许多研究都表明最有效的方法是权威式育儿法。这种育儿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有限宠爱”。

既要和严格型父母一样立规矩,保持原则,也要像宽容型父母那样给予孩子犯错的空间,用爱感化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有限宠爱”不代表“不宽容也不严格”,这不是一种妥协式的折中——“好吧好吧,你不睡觉就算了。”⬅️不可取。

这种管教方式下,孩子依然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是会继续犯错。同时,这些父母会被迫“降低”惩罚的标准,采取一些不太严厉的惩罚手段,所以本质还是惩罚。

充分的沟通、理解和关爱是孩子顺利成长的必备条件。严苛型父母教的出“乖孩子”,但教不出一个心智健全,快乐勇敢的“好孩子”。

有限宠爱=立规矩+理解和关爱

有限宠爱的第一步是“立规矩”,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自律。

神经学研究结果表明,当孩子不得不控制自己对想要的东西的冲动(例如从别的孩子那里抢玩具)时,他们实际上会得到更多回报(如父母的称赞和拥抱),会让他们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必要的限制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立规矩不等同于惩罚,不是用强制性的方式让孩子听话。

恐惧、暴力是威慑孩子最简单,短期来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能将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里。然而孩子实际上不太能通过这种方式吸取教训。

任何曾受到严厉惩罚的人都有这种体会:体罚后他们只会沉迷于自我辩护和复仇的幻想,而非考虑如何控制自己、预防不当行为再次发生。他们不会因为挨打去改变或避免错误行为,而是会想方设法逃避更多惩罚——这种结果与我们的预期显然不同。

冷冰冰的规矩,以及衍生的体罚并不能让孩子理解犯错的原因,规矩是应该建立在父母的同情和理解之上的,这样他们才不会觉得这是一种惩罚,或感到自己被父母操控。

比如:在公园的沙堆里,孩子不听话到处扔沙子,家长不得不把孩子带走。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对他说:

“乱扔沙子会伤害别人,既然你一定要扔,那今天就只好先回去咯,等下次你学会不乱扔时再来吧。要不我们明天再来玩?”

这样一来,虽然孩子会因为必须离开而不开心,但他心里清楚你是站在他这边的,也知道下次他只要好好表现还是可以去公园沙堆玩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立规矩和践行规矩的方法很重要,这里是几个要点:

父母要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情感支持,让孩子知道你是站在他这边的,不要对孩子说“不许怎样做”。

多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同时也要求他们守规矩,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更多父母的理解和关怀,而非规矩和挫折感。

规矩要随着孩子长大逐渐变化,制定孩子真正需要的规矩,例如学着收拾自己的东西、不随意插话...

父母应该思考什么是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责任,也要清楚地认识孩子的需求(如需要好好睡一觉),在必要时为孩子提供帮助。

以爱为指导,为孩子设立合情合理的规矩会让孩子将好习惯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无论父母在与不在,他们都能好好表现,这也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成果。

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践行规矩

立好规矩也不是万事大吉,孩子总闹脾气,不守规矩怎么办?

当我们用规矩限制孩子的行为时,他们会有小情绪,感到愤怒和失望,都是很正常的。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这样一种情感支持——在不妥协规矩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反抗、哭泣、感到悲伤,最终接受规矩,继续成长。

一般来说,孩子不守规矩分成三种情况:

1. 不懂规矩

2. 懂规矩,但不能控制自己

3. 懂规矩,但完全不在乎

如果孩子只是不懂规矩,教学显然是有用的,例如“我们必须排队滑滑梯”或者“等红绿灯灯变绿后才能过马路哦”。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你或其他孩子来学习什么是规范行为。

针对第二种情况,家长要跟孩子讲规矩,引导孩子放弃眼前的选项另辟蹊径,例如“今天不能和小伙伴玩了,但明天可以再一起玩哦。”

坚持遵守规矩并给予孩子充分的同情和理解,他们就会做得越来越好。

而如果孩子明知故犯,对规矩满不在乎,我们就要换一种思路,因为这不是行为问题,而是亲子关系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们行为得当、进行自我管理,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希望取悦我们。但当孩子需要规矩的约束,但亲子关系还不足以辅助这种约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复亲子关系。

记得有一次,我在海边看到一个两岁的孩子正在推倒沙堡,他玩得很开心。这时他妈妈看到了他在捣乱就赶紧跑过来阻止,孩子虽然很难过,但还是不情不愿地被妈妈带走了。其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比起推倒沙堡,孩子更想得到妈妈的爱。

归根结底,爱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唯一的杀手锏,这是体罚、恐惧这类方式做不到的。

通过爱的教育,孩子们最终会明白,不可能一切事物都按自己的想法发展,但他们也从困境挫折中得到了父母满满的爱。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爱是孩子自尊自爱、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

实践以后,渐渐你会发现,孩子开始学着自己用其他方式从不良情绪中脱离出来。

例如:“我不能在城堡里办生日派对,因为城堡太远了,我哭了一整天。但爸爸妈妈似乎能够理解我很伤心,也许他们会帮我在家里举行一个派对,然后让我和好朋友一起睡。”

“淡定育儿”的13个小妙招

Haim Ginott 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书中揭示了“淡定育儿”的重要性:

我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自己就是影响孩子生活得幸不幸福的关键因素,我每天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生活氛围。

作为父母或老师,我能够轻易地影响孩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或悲伤,既会带给他们启发,又会带给他们痛苦;会让他们羞愧,也会带给他们笑容;会不小心伤害到他们,也会治愈他们的伤痛。我的反应总能决定危机是升级还是解除,孩子是感到羞辱还是免于羞辱。

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严厉的父母抚养出的孩子一般都脾气暴躁;悲观的父母养育的孩子总是闷闷不乐,不信任父母。而淡定的父母会用爱和讲道理的方式教育、鼓励孩子,这种环境下会培养出行为端正,有良好品格的孩子,也能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怎么成为一个淡定的父母呢?这里是13个小建议。

01

从自身开始改变

淡定育儿中的“淡定”取决于我们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当你感到不安时,可以先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调整自己的心态,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心平气和。

当然,无论是和孩子在一起还是在其他情况下,要想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开始尝试,你的大脑就能越来越好地控制冲动情绪,经过不断练习,你一定会成为“淡定的“父母。

02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淡定育儿的关键在于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因此在教育孩子之前,父母要首先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就只是单纯地放弃了惩罚,但孩子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好好表现。

爸爸妈妈们可以从每天15分钟的亲子时间开始,只需跟随孩子的脚步,向他表达你的爱。这样一来,慢慢你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乖了。

03

和孩子好好谈谈

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后,我们要找机会与孩子好好谈一谈。

“以前你做错了事,妈妈总对你大喊大叫,现在妈妈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以后再也不凶你了好吗?妈妈很爱你,我也知道你很努力,以后不管怎么样妈妈都不会再凶你了。”

但该有的规矩必须得有。撒谎、不守信用、这类原则性问题绝对不可以原谅。孩子会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中学到更多,而不是惩罚和打骂。父母要一直在孩子身边支持、鼓励他们,尤其是在孩子心情低落时,让他知道父母能帮他解决任何问题。

04

与孩子合作

“一家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真心为对方好。我会努力工作,尽量不对你发脾气,认真倾听你的需求,努力做个和蔼可亲的妈妈。但你也要善待其他人,可以吗?”

孩子有时难免会无理取闹、打破规矩,但无论如何要坚持和孩子好好讲道理,不要情绪失控,毕竟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

05

提供情感支持,争取双赢的解决方式

“妈妈知道妹妹有时会让你心烦,因为她总是想玩你的玩具。妈妈只是想让你知道,保护好自己的宝贝是应该的,你不喜欢别人玩你的玩具也没错,但对妹妹大喊大叫或打她绝对不可以!要不我们一起为你的玩具找个妹妹找不到的地方放起来?就算你生妹妹的气,除了对她大喊大叫,想想你还可以怎么做呢?”

鼓励孩子去认识错误,引导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孩子不断成长。

06

该立规矩时绝不含糊

父母要养成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但该立的规矩还是要立。在立规矩前,先认可孩子的想法是沟通的基础。

“现在要放下玩具准备睡觉啦!你长大以后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现在必须去洗澡睡觉啦。”

07

学会弥补错误

在孩子打破规矩犯错时,和孩子好好谈一下,让孩子看到你的耐心,以及你对他的同情,这样才能帮他顺利渡过难关。“妈妈知道当时你很生气,没关系,我能理解。”

如果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呢?这意味着你需要先帮助他认识到错误。要记得教育孩子不能靠说教,而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果孩子对于之前的过错不能释怀,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引导孩子逐渐对你敞开心扉吧。

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08

不怕孩子的小情绪

孩子表现得不好很正常,孩子的不良表现其实是在抒发心里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妈妈凶我让我很害怕,但我不敢表现出来,只能装作不在乎的样子,但我其实真的很害怕。我感觉很难过,我要很努力才能控制住这些感觉。”

孩子无法告诉你这些,他只能在其他地方将这些情绪发泄出来。

父母要留意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不是一种求救信号。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去帮助孩子克服愤怒和恐惧心理,这样他们以后才能表现更好。

09

建立安全感

当孩子与你分享烦恼时,我们要保持冷静,不要反应过度。你需要对孩子保持同情心,接受他的不足,这样才能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向你倾诉他发脾气背后的不安。

10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

“你小的时候,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有时候你没有听话我就凶你,因为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对不起啊,妈妈吓到你了...

现在妈妈很努力想要做得更好,再也不对你大喊大叫了,你以后也不用害怕啦。如果你害怕或者生气了,你也要学着更好地和爸爸妈妈讲。我们要一起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要记得爸爸妈妈真的很爱你。”

叙述和故事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父母要尽量避免教训孩子,而要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理解和同情。

11

教孩子好好道歉

不要强迫孩子道歉,那只会引起孩子的怨恨。但如果你先道歉,孩子也会学着好好道歉。出现问题时,父母要首先作出表率并向孩子示范应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妈妈知道你们两个现在都不开心,一开始没能帮你们解决好这件事,是妈妈不好。对不起,妈妈凶你们是怕有人会受伤。我知道你们俩其实都不想让对方受伤,我也知道你们都很生气。那让我们重新开始吧,试着告诉对方你们是怎么想的,别再打架了好吗?”

注意不要随意指责或羞辱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

12

不怕挫折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除了宽容和理解孩子们,父母也要学着同情和原谅自己,犯错并不可怕。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为人父母不容易,淡定育儿更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下去,改变终究会发生。不要怕困难和挫折,用力去爱孩子吧。

13

每天都下决心做个合格的父母

每一次,当我想要发脾气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成年人,不能被孩子“控制”,让我失控。既然我希望她管理好情绪,我就应该首先做好表率。我现在希望她做到的,我自己先示范给她看。

通常这个时候,我会给她机会冷静一下。也给我自己机会冷静一下,不然我也可能会受不了要爆发。之后,再把她带到能和她单独相处的地方,跟她仔细回顾一遍事情经过。和她一起讨论下一次应该怎么做。

如果我生气发脾气了,我也会在事件回顾地时候告诉她,这时候妈妈生气了,我为什么着急起来。

如果是队友跟妞妞的冲突,有时候我也会跟妞妞一起做场景重现。告诉她前因后果,我们每个人的感受。最后队友也会跟妞妞单独沟通。

大概没有人从一开始就会做父母,因为爱,我们学着尊重、体谅,也学着控制情绪,表达感受。

做更好的好父母,首先是做更好的自己。起点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天都在进步。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号“夏天的陈小舒”,号主陈小舒是澳大利亚公卫博士,从事幼儿健康科研工作,她的公众号在幼儿营养和常见病护理等多个领域为0~5岁孩子的父母们带来权威、扎实的内容,推荐大家关注。

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这样批评孩子,孩子才会变得更好

孩子学写字的3个关键点,一定要提早知道

孩子一生最重要的5个敏感期,3岁前千万不能忽视

高智商孩子的10种特质,快观察一下,你家孩子有吗

“你的压岁钱,妈妈帮你保管”,是父母对孩子说过最大的谎话

淡定育儿?温和管教?管不住怎么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