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从此以后,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和领域,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企业怎么看负面清单制度的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具体政策究竟能否“上下贯通”?

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恰逢其时?

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邓仁杰认为,企业在负面清单制度安排下,会有得到更好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可能性。负面清单会把政府跟市场的边界会画清楚。政府的政府形态和市场的边界有些是不清楚的,政府现在有很多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事情,现在仍然由政府来决定,这个边界可能更清晰,把市场负责的试点还原到市场去。可以让中国这些自主发展这些产业,融入到国际产业链的竞争中,得到一个更快的一个提升和发展。

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说,负面清单等于是他们在进入到中国行业中没有政策上的限制了,但是在产品创新这方面的压力更大了。

负面清单具体政策究竟能否“上下贯通”?

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分享,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上边的文件和下边文件打仗,在底下做事的时候发现,上面允许的,底下并不允许。所以负面清单还要做过细的工作,一定要贯通。让这个文件一竿子插到底,和各地方,各行业所有的政策,都应该最起码是不冲突、不打仗的。

邓仁杰也说道,很多地方的政策文件,可能对负面清单的实施的效果短期内有一定的折扣,还是希望这个政策能够更有权威性,这样会对企业来说,能够更放心的去做他能够做或者喜欢做的产业。

制度创新既是对外开放也是对内开放?

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分享,对消费者来说,他主要看给他提供的产品、产品的性能、质量、用途是不是好,至于它是什么企业生产的,这个不重要。作为企业来讲,你的产品消费者满意不满意,他需不需要?这是需要关注的。现在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可以让这方面的负担,担忧就没有了,企业放开了手脚再去发展。“前边30年,我们重点布局是在沿海比较开放的这样的地区,接下来在内陆地区,也做了很多这样的产业的布局。同时很多的产品以前是局限在粮油的加工制品上,现在也在往中央厨房里这方面进行转型,就是直接生产餐桌食品。我们对在中国市场开发出来产品很有信心,也会带动中国的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相信我们是能够贡献一份力量的。”

中国不是不需要外资进入,而是需要更多的外资进入!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认为,企业跟人一样,他最推崇,比如说他需要有创造力,他是有需要有积极向上的,他不需要有太多的束缚。在这个角度上讲,负面清单对国内外的企业如何在中国市场真正的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都是一个重大的一个助推力。负面清单会越来越短,最后不仅是国内的民营企业可以参与到越来越多的这些行业里,国外的企业也能够参与。总理在工作报告中也说过,预计6%到6.5%的经济增长率。负面清单体制能够推出来,跟国际接轨,是大有必要。中国发展到今天,不是说不再需要外资的进入,而是需要更多的外资的进入,外资进入到中国,它可以起到1+1大于2的效果。在这个接触的过程中,中国总体来说是利绝对大于弊的。

立法保护外资利益就是保护中国企业全球利益?

今年两会审议了《外商投资法》,这样的法律,会对未来市场竞争的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基于市场规则的经济,这样的规则,真正是市场经济的一种概念。国内的各个企业主体、市场主体可以平等竞争,都可以进入。站在全球来看,国内越是强调市场规则、强调法制、越规范,对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的竞争越有利,国内采取这样一种政策,保护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要求对方也是这样一种政策。

来源|对话

编辑|闻聪|司马旭

@CCTV对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