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些建筑中,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位传教士后来参与的由清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design指点,中国匠师建造的长春园内的西洋楼建筑群:它由谐奇趣,线法桥,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画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占地7万平方半米,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开始筹划,至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基本完成,建筑方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方式为“勒洛特”风格。这是清王朝两代帝王在150余年间,集有数文人精华能工巧匠的智慧,倾全国物力,造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将理想和想象中一切的美丽和幽雅汇聚其中的旷世园林,它承继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方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全体规划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那年,我走进圆明园,喜庆的红灯笼仍挂在枝头,滑冰的人们穿越在为“皇家冰嬉表演”而设的大红门下,在锁呐罗鼓伴奏下,花轿抬着享用“格格”待遇的女孩在闪悠,佳肴街的小贩呼喊游人品尝那令人垂涎欲滴的京城特产,吹糖人的、鼻咽壶内彩绘的等民间艺人仍在展现本人的“绝活”,年味并未完全散去!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1982年,我曾率湘潭地区戏剧工作者到北京观摩全国戏剧汇演,匆匆旅游了圆明园遗址。阔別31年,那精美雕花的断墙残壁,一直压在我心间,此次,我是为它而来!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迈着沉重的脚步,我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觅那个瑰丽的梦 !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一)

首先映入视野的是,《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在俭朴的棚屋里,观水法的石屏风石鼎,绮春园流杯亭基座,云凤纹柱头,“柳浪闻鶯”坊楣,威武的石狮,秀美的石魚,石桌,石洗,须归弥座,石刻构件还有城砖等,这些都是圆明园被毁后,流散到民间,各机关单位和市民捐献出来的。它们默默诉说那一段惨绝人寰的大劫难!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走出院落,路旁赫然立着一座残桥,圆明园全盛时,有各类石桥200座,昔日的敷春堂已不复存在,只残存西宫外这座跨溪石拱桥的多半个单孔石拱,这是圆明园被毁后独一保存至今的老石桥。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沿湖而行,过1990年新建的九曲仿木桥,便来到了凤麟洲,洲头有石碑一块,上刻碑文:“凤麟洲景区,建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绮春园三十景之一.。平湖百顷,碧浪涵空,远印西山,近连太液,洲屿掩映,花木回环,殿宇五楹,高深明达,淼淼清波,跃似锦麟,故名“凤麟洲”。由于此景有“庭印一奁镜,窗含四面风”的意趣,逐为园中的遐暑佳处,嘉庆皇帝曾有会心之诵:

南园避暑最佳处,境届初秋景益清,

湖影澄清浮岛屿,林光澹碧荫轩楹,

荷汀掩映云霞绕,苇岸微茫鸥鹭盟,

爽籁披襟庭院回,漪澜浴漾印空明。

此时,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断垣,残石,枯树,荒洲。朔风擦过,沙飞尘扬,寒鸦声声,何处寻觅昔日的风光?环顾四野,心境格外悲凉。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二)

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立在路旁,上书“圆明园十二生肖”,是一幅被毁前“海晏堂”的全景,两边为十二生肖头像的照片,旁边有《国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简介》,上写着:

“圆明园中著名的'西洋十景’之一的'海晏堂’,是十二个兽首人身的雕像组成的喷泉,由意大利牧师郎世宁design。这十二个生肖动物,每隔两小时按干支时辰,依次轮番喷水,到了正午时分,一切喷泉同时打开,十二只动物喷水的声响象洪水一样嘹亮,可传几公里之外。”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被掠往本国,从此失散40余年,它们回家之路充满坎坷和传奇……”

牛首,猴首和虎首,2000年,由保利集团以总价3000多万港元购回,猪首,2003年由何鸿燊博士以近700万港回,现均存于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由何鸿燊博士以6910万港元购回,捐赠给了国家。鼠首和兔首现收藏在法国,其余的不知所踪。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在展览大厅,我看到由圆明园管理处汇集史料组织学者专家研讨讨论,历经四年仿制复原的青铜十二生肖兽首,由河南钧瓷艺术家的研制的钧瓷十二生肖兽首,以及由摄影师奥尔来拍摄德国布尔希曼保存滕固先生编辑出版的《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一书中的图片和圆明园盛时全景沙盘等珍贵史料。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由康熙皇帝命名并御书匾牌的 “圆明园”,是“康乾乱世”的杰作,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这是清王朝两代帝王在150余年间,集有数文人精华能工巧匠的智慧,倾全国物力,造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将理想和想象中一切的美丽和幽雅汇聚其中的旷世园林,它承继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方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全体规划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它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建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明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明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圆明园内还收藏了有数的各种式样的价值连城,极为稀有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可谓人类文明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在寄往欧洲的信中这样赞誉:

“中国皇帝的离宫,无论在design和施工方面,都极其宏伟和美丽,我的眼睛从来不曾看到过任何与它相类似的东西,中国人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千变万化,复杂多端,令人难以置信,我唯有钦佩他们的天赋。我不得不承认,和他们比较,我们又单调,又缺乏生气。”

在这些建筑中,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位传教士后来参与的由清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design指点,中国匠师建造的长春园内的西洋楼建筑群:它由谐奇趣,线法桥,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画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占地7万平方半米,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开始筹划,至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基本完成,建筑方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方式为“勒洛特”风格。

中国的皇家宫院,成片仿建欧式园林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东东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惹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

寻梦圆明园: 迈着沉重的脚步,穿越在历史和理想之间

来源丨红网网友@朱用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