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还剩下2个月,假期却已是用完殆尽了。

  别说是长途旅行不好请假,光是美元日元一路看涨的架势,一趟出境游的成本少说1万也是下不来的。

  好在最近被我发现了一个足不出国、甚至离家很近的“小京都”,从庭院到内室,一砖一瓦都是地地道道的日式和风味!

  

  Photo by艾维斯Avis

  温州永嘉县的竹林之间,有一座废弃已久的小学,2016年一位当地出身的设计师遇见它,并决心将其“大变身”。

  耗时三年时间,终于有了他理想中民宿的样子,这就是青箬山房。

  2年4个月死磕

  老校舍变身楠溪“小京都”

  

  温州市区出发,车程1小时出头些许,到达永嘉的箬袅村,背山面水,青箬山房被包裹在一片竹林里。

  △今年年初被大雪覆盖的山房

  △主理人&设计师徐成龙

  而让青箬山房的主理人&设计师徐成龙拍案决定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朋友的一句话,“村里一到冬天便会下起大雪。”

  那时候身在国外的徐成龙,甚至连村子现场都未曾去过,便决定租下20年。

  仓促的决定之后,迎面而来的便是挑战。

  

  2016年3月,徐成龙回到久违了的故乡,这才见到山房的第一面。

  由于废弃多年,除了一栋孤零零的建筑,周围满目是一片荒凉,内部设施也想到老旧,想要改头换面,不是一件易事。

  但很快,如何着手的想法已经在徐成龙的脑中有了雏形。

  “山房位于楠溪江畔,虽在村里却隐蔽山中,它不应该是浓妆艳抹的,而是个有底蕴的本地姑娘。”

  曾在京都居住三年的徐成龙深深迷恋日式町屋的设计,他说在那些庭院里,看到了昔日永康的影子。

  急性子的他,硬是反复修改设计稿,从设计、装修到最后开业,前前后后花了2年4个月,好在结果让徐成龙非常满意。

  

  旧校舍一点一点有了日式的味道,工程进度却怎么也快不起来。

  原本只想改建一栋建筑的想法,在增设餐厅、茶屋等配套设施的同时变得复杂了起来。

  遇到“瓶颈”的徐成龙开始频繁地往返于温州与京都之间,去拜访当地有名的园林、民宿,边学边改。

  

  许多人还对今年年初那场江南难得一见的大雪印象深刻,山居也毫不例外地迎来改建后的第一场大雪,院中的一株腊梅迎寒盛开。

  度过了寒冬,山房的工程也顺利起来,几乎一月一个模样。

  

  今年4月,耗时最久、耗费心思最多的院子终于完工,竹林掩映下,颇有古都京都的神韵。

  12间客房也基本结束大的工程,只等软装家具进场,但挑战还未在此终结。

  

  只因对美的极高追求,徐成龙对物件的长宽比例、位置摆放要求极其严格,力求在山房,无需刻意寻找拍摄点,遍地都是好的拍摄角度。

  于是,一间360°无死角的青箬山房终于面世了。

  无死角的山居和风

  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景

  

  青箬山房建在竹林深处的一段上坡路上,倘若穿着高跟鞋来,必是有些难走,好在酒店管家已经提前出来相迎。

  推开一道木栅门,三栋日式小楼依次排开,迎面而来的却是有着漂亮水景的院子。

  

  与其说是在山林里建了座庭院,更像是长久之前便已经长在了这里。

  植被、砂砾、回廊、步道,无不是将日式园林美学学了个十成十,红黑组合的配色颇有大家风范。

  

  青箬山房总共12间房。4间庭院房、1间标准房、1间设计师房、3间星空房以及3间阳光大床房。

  日式蒲垫、纸糊格子推门、观景小院等等,无一不是还原了日式町屋的感觉。

  

  极简的设计风格,就连家具也是在精不在多。不再被电子产品的嘈杂叨扰,静静享受片刻摒除杂念的好时光。

  

  在设计上追求纯正的日式风情,居住理念却又是现代的。

  房间内配备黑胶唱片、Mini吧、日韩进口洁具&备品等,让居住感再上升一个等级。

  

  身在“京都”,舌尖也要去往日本一游。

  山房餐厅提供高级日本料理,二楼还专门设置了日式茶歇雅集和一个小会议室,想来携伴前来,更有度假的感觉。

  有时候一个目的地给你带来愉悦的在地体验,一间民宿就可以带给你,这或许就是旅行带来的意外之喜吧。

  —— 青 箬 山 房 ——

  永嘉鹤盛镇箬袅村

  来源于:读道乡村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