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天空蔚蓝、一碧如洗,在这个火红的金秋十月,省生态环境厅大院内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济南市饮马小学的50余名小学师生们,他们在生态环境厅志愿者的陪伴下来参加“环保开放日”活动。

在参观的第一站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环境监控大厅,志愿者讲解员生动形象的解说配上大屏幕上PPT惟妙惟肖的演示,把孩子们完全带入了环保知识的海洋里,讲解员时不时提出几个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整个环境监控大厅被浓厚的求知氛围所笼罩。当讲解员告诉孩子们可以通过大屏幕查看全省各城市的空气、河流等监控点位的环境实时数据时,大家的好奇心顿时被激发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想查看的地方,看到空气质量优良,他们激动地欢呼雀跃,看到部分河流断面受到污染,他们也会忍不住摇头叹息。到了参观的下一站“治用保”小流域综合治理科普教育基地,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2000多平方米的人工生态湿地到处都是郁郁葱葱,全然看不出时令已过仲秋。初步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经过芦苇、香蒲、莲藕、菹草等多种水生植物的吸收净化,最终汇入湿地中央的小水塘,湿地内流水潺潺、鱼翔浅底、沤珠槿艳,一派迷人景色,孩子们不禁徜徉其中。一个半小时的参观下来,师生们不但了解了全省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学习了污染防治小知识,还现场体验了环境信息监控和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全过程,一下午的时光充实而快乐。

这样的活动,生态环境厅每个月都要组织一次,已经成为省厅志愿服务的一张闪亮名片。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包括组织者、讲解员,都来自省厅志愿服务队,其中既有公务员,也有工程师,有的是处室单位领导,还有的是环保专家、业务骨干。他们不仅拥有专业的知识储备,更具有丰富的组织工作经验,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因人施教设计不同的参观线路、讲解版本;为确保活动的安全保障,提前进行活动预演,充分考虑突发情况,确保开放活动达到最佳效果。环保开放搭建沟通桥梁是主要目的,也是重要手段。“环保开放日”活动采取了线上发动,线下对接的“双线并行”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山东环境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让市民在网上就能直接报名,参观后还可以上网留言,将自己的参观感触、意见建议等进行及时反馈。许多市民纷纷慕名而来,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基层环保职工、党校学员,有中小学生、社区居民,还有企业负责人和环保志愿者等。对“环保开放日”活动,他们都给与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带领孩子们来参观的老师表示,这样生动直观的现场开放活动很好很及时,使同学们在收到深刻环境教育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环保工作者的辛劳和付出,非常有意义。市民赵先生说:“原来,我们不知道每天空气质量数据是怎么来的,污水处理是不是都是达标的。现场看了,都有了答案”。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小刘坦陈:“环保开放日活动使自己收获了很多,也便于引导更多人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公众对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等都很关注,但是环境质量到底如何,各项环境监测数据有是怎么形成的,公众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又没有渠道去了解,这无形中就在生态环境部门和社会公众间形成了一面无形的墙。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既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又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环保理念、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必要。基于这样的考虑,自2013年7月起,原省环保厅每月固定组织“环保开放日”活动,目前已连续组织60余期,5000余人参加。参观内容非常丰富,除前面提到的 “治用保”小流域综合治理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环境监控中心,还有山东年度环保十大事件展板、青少年环保绘画长廊等。

满足公众的环境需求、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推进生态环保事业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环保开放日”将进一步创新方式载体,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在社会上努力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个个争建美丽山东的良好风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