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你在哪里?

1998年6月15日,全国房改工作会议宣布,从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建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

在房改之前,中国实行传统的福利分房。所谓福利分房,就是由国家和职工单位投资建设的住房,以实物形式直接分配给职工的行为。当时,各单位基本上都有分房领导小组,分房主要以职工的工龄还有贡献作为参考依据。

虽说福利分房是件好事吧,但也会出现如下情况...

电视剧《金婚》片段

好兄弟为了两三平米“反目成仇”不说,关键分到的房面积也小,环境嘛,也不怎么样。据1985年国家对城镇住房的调查来看,人均住房面积仅2-4平方米。

网友的分房故事

热心市民刘先生 1分钟前

我成家时,单位分给我一间不到13平米的单身宿舍,房间里除了放一张床、一个大衣柜、一张书桌外,再也没有多余的空间。整层共用一间水房,没有卫生间。煮饭时各家都在房间外面放一个蜂窝煤炉子,下了班,各自便在楼道里点火做饭,那是真正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在这个房子里我住了近3年。

1985年,职工们搬进了新居,我也分到一套近50平米、带厨房和卫生间的住房。在搬进新房的那一刻,我一想到从此以后再也不用住以前那样的筒子楼了,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这套房子我一直住到1999年。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买了一套120多平米的房子。近几年来,几乎每位职工家里都配备了齐全的家用电器,有的职工还买了面积较大的商品房还有私家车。如此大的变化,在30年前恐怕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点评:为福利分房而努力奋斗,然后积累财富实现买房梦,可谓人生赢家!

不愿透露姓名的群众 1分钟前

我记得当时分到了一间20多平米的房子,一家三口住虽说空间有点狭窄,但还能将就。后来儿子越来越大,我感到居住明显不方便。

1999年,我买了一套商品房,三房一厅,整栋房屋的设计是当时刚刚兴起的“蝶式”,一梯四户。客厅较大,各房间采光都不错,这点让我很满意。

由于第一次购买商品房,我没有什么经验,只求面积够大,以解决儿子及客人到来时没地方住的窘境。等真正入住之后,我才发现这套房住起来也不太顺心了——房子是大了,但没有阳台,想晒个被子、衣物什么的,还得抱着东西到楼下去晒。

点评:房改初期,买房自由,当时商品房的面积是大了,但实用性还不足!

自房改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的房子越住越大——1998年房改时,全国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概是17平方米,2016年已达到40.8平方米。

房改20年,不变初心

20年来,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初心不变,“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租购并举”等住房制度陆续出台。与此同时,“分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也愈加成熟。

20年来,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从“居者有其屋”到追求舒适度,老百姓有了选择自己居住地的权利,而唯一不变的是每个人对家的定义,家人间的距离不以房屋空间变大而疏远,这就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最大福利吧。

互动话题:

如果回到20年前,作为一个刚得知房改消息的吃瓜群众,你会做些什么呢?

请展开你的想象,在留言中给我们回答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