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23日,吉林省通化市,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国家公祭在这里举行。公祭对象,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

这是北京之外唯一的一次按政治局委员和元帅规格安排的葬仪。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分别敬献了花圈。

朱德元帅,亲自为靖宇陵园题词。高大的纪念碑上字体遒劲:“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

5岁,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他,常给他讲一些舍生取义、杀富济贫的历史故事。岳母在岳飞脊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故事,很早就熔铸在他幼小的心灵中。

18岁,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学校后院,有一座宋代的点将台。相传,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此调兵遣将,杨靖宇常常流连忘返。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受中共组织派遣,杨靖宇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初,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同年4月,杨靖宇成功地领导确山数万农民举行武装暴动。

1929年,他受组织派遣,来到东北。在抚顺煤矿组织工人运动,反抗日本矿主的欺榨。但很快,这个身高一米九三,说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的汉子,引起了敌人的注意。

他曾先后被捕5次,虽经酷刑,却从没屈服过。

“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党的委托,组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

当时的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多为自发,比较分散,并且战术较单一,对日寇的打击不大。建立一支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的抗日联军,显得十分必要。

1932 年,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杨靖宇”。“靖宇”是朝鲜话,“驱除外敌”的意思。

杨靖宇先是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创立了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独立师。1935年,又积极响应中共满州省委的号召,与其它武装力量汇合,组建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担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

东北抗日联军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首先是孤军奋战,得不到正面战场一点支援,要对抗强大的关东军与数量庞大的伪军。其次,是环境的艰苦。深山老林中,缺衣少食,夏日蚊虫叮咬,冬日寒风刺骨。特别难捱的,是冬天的夜晚,温度接近零下40度,大树都冻得嘎吧嘎吧响。杨靖宇因地制宜,创造了一种深山老林生存模式——密营。所谓的密营,就是抗联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依靠这一独特创造,东北抗联孤军对抗日寇长达14年。

在战术,杨靖宇也有很多创造。他指挥的部队,灵活机动,尤其擅打游击战。敌进我退,敌乱我打。敌强我弱时,善于采取迂回策略,诱敌深入,然后巧妙设伏,予以重击。休整稳定后,常主动出击,烧警所,炸桥梁,救劳工,令关东军和伪军十分头疼。

日寇将杨靖宇活动比较集中的吉林东南部和辽东的“东边道”地区,称之为“癌肿地带”,将杨靖宇的部队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由此可见,杨靖宇所领导的抗日联军,对日寇形成的威慑之大。

日寇屡次对抗联进行围剿,但都以失败告终。

1938年,日本关东军再次调集了6万日军和警察大队,对杨靖宇展开围剿。这一次,还辅之改变了作战策略:

一、在抗联出没有地区,进行武装屯田移民和保甲连坐制,百姓进山不得携带多余食物和衣物,断绝抗联和当地百姓的联系。

二、一旦发现抗联队伍,紧追猛打,不给喘息机会。

三、改变以前的滥杀政策,招降和优待抗联的叛变分子。

前两条策略,经济封锁和军事打击对抗联影响不大。但第三条,却让抗联中的一些人产生了动摇。

首先被击倒的,是杨靖宇麾下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

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是杨靖宇最信任的助手,跟随杨靖宇打了不少漂亮仗,有“小杨靖宇”之称。

1938年7月,这个“聪明人”不再愿意过风餐露宿的日子,拉了手下115人,带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现金,下山投降,做了汉奸。

程斌投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敌人摧毁了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

一夜之间,70多个密营被破坏殆尽。抗联部队从此失去存身的地方,只能在野外露宿。并且也失去了粮弹的补给。

程斌因为从小跟随杨靖宇,对他了解很深,常常凭猜测,就能知道杨靖宇的大致去向。

程斌的反戈一击,的确给东北抗联造成重大损失和威胁。但即使这样,杨靖宇还是信心十足,并且应对自如,他很快制定了新的游击和突围路线。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杨靖宇意想不到叛徒再次出现:警卫排长张秀峰投敌。

张秀峰,本是一个孤儿。15岁参加了抗联,后来有幸成为杨靖宇的警卫排长。杨靖宇曾经对他说:“你是孤儿,没有爹妈,我也没有儿女,你就和我儿子一样。”

这个被杨靖宇视为儿子的叛徒,于1941年2月1日投敌。除携带枪支弹药及9960块大洋外,还有杨靖宇游击、突围路线图。

张秀峰的叛变,对于杨靖宇的打击是致命的。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追赶越来疯狂。

而与此同时,经过不断的分兵突围,杨靖宇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2月2日,杨靖宇身边剩下不到20人。

2月10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12名战士。

2月15日,身边只有7名战士。似乎是粮尽援绝,陷入绝境。

但16日凌晨,敌人发现杨靖宇逃脱了。

一天一夜间,杨靖宇带领两名警卫员,将600余人的伪警察大队拖得人仰马翻,被打死,打伤,冻伤和因冻伤疲惫掉队者竟有500余人。最后剩下的五六十人,坐在雪地上喘气。

杨靖宇后来被发现,还是因为汉奸。

2月18日,身边的两名警卫员也牺牲了。几天没有进食,并且鞋也跑坏了的杨靖宇,决定亲自下山。途中,他遇见了上山来砍柴的赵廷喜。于是请求道:“下山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我多给你们钱。不要告诉日本人。”

赵廷喜看见杨靖宇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 

杨靖宇沉默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赵廷喜下山后还是告了密。日寇西谷部带着程斌大队开着汽车包抄上来。在濛江三道崴子附近,敌人发现了杨靖宇。

杨靖宇虽然饿了好几天肚子,并且身体多处受伤,但是奔跑得依旧很快。只见他两手摆动超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一样。最后,他闪身躲在了河边的一棵树下。

敌人包围上来。杨靖宇将军厉声喝问:“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几个叛徒吓得龟缩在一旁,不敢吭声。

杨靖宇打倒数名冲在前头的敌人,但他自己也多处中弹,却仍以右手持驳壳枪应战。突然,一串子弹击中了他的胸部。他轰然倒下,一代抗日英豪壮烈殉国!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用机枪射中英雄的,是他从前的部下,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这又是一个汉奸。

杨靖宇牺牲了,但追踪杨靖宇的日寇西谷等人“一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呜呜的哭了起来”。

他们剖开将军的胃,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棉絮和草根。此时,他们更是对杨靖宇异常敬畏。

共和国公祭这位英雄,是在他牺牲18年后。此时,距离“九一八”事变27年,距离抗日战争胜利也已13个年头。

白山黑水,不再有日寇的铁蹄践踏,只有将军的英名,响彻山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