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颗亮星组成的。根据七星的排列位置,古代的中国人把它们联系起来想象成为舀酒的斗形器具。故名。

天枢:大熊座α,距离地球124±2光年。

天璇:大熊座β,距离地球79.4±1.1光年

天玑:大熊座γ,距离地球83.7±1.4光年

天权:大熊座δ,这就是著名的文曲星,古代读书人很崇拜的。距离地球81.4±1.2光年。古人的崇拜真是遥远。

玉衡:大熊座ε,距离地球80.9±1.2光年

开阳:大熊座ζ,这就是著名的武曲星。距离地球78.2±1.1光年。武曲星距离我们也很遥远。开阳是个光学双星系统,在开阳旁边,还有一颗辅星,又称“左辅”。通常,人们习惯用这颗辅星来测试视力,如能分辨出这颗辅星,视力就达到了1.5了。

瑶光:大熊座η,距离地球101±2 光年

北斗七星完全位于大熊座之内,属于大熊座的一部分,是“熊尾巴”。但是,在真实的宇宙中,北斗七星并不是共面的。它们只是人们想象的在天球上的投影而已。也就是说,假如在宇宙中换个方位朝“熊尾巴”方向望去,就看不到“北斗”形状了。

注意熊尾巴,就是北斗七星

在地球北半球,通过北斗星可以找到北极星,从而可以辨别方位。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

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永远不变吗?它永远是找北极星的可靠“工具”吗?当然不是这样。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恒星也不例外。既然恒星也在运动,那么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当然也在变化。这七颗星离我们的距离不等,在70~130光年之间。它们各自运行的速度和方向也不一样。天文学家们已经算出,在地球上,10万年前看到的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和10万年后将要看到的图形,都和今日的大不一样。

A:10万年前的北斗七星。B:现在的北斗七星。C:10万年后的北斗七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