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上甘岭战役,一面战旗381个弹孔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上甘岭战役,一面战旗381个弹孔

200+800等于几?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但在战场情况下却有特殊的答案,有时这个答案会是6。

上甘岭战役中,15军45师134团8连,原本接近200人的连队,战斗中补充了将近800人,战后却仅剩下6个人。这6个人里,只有连长、指导员与一个通信员是原8连的指战员,其余3人则是新补充进来的。

8连曾是129师警卫3连,别看是警卫连,每当有难打的仗,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8连。有人这样评价:8连是有史以来百分之百完成任务,从来没打过败仗,也从未失过阵地,是一支打不垮、拉不烂的部队。解放战争中,8连曾以一个连之力,撕开敌人一个师的前沿,打到仅剩9个人,依然占领敌人把守的一个村庄。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上甘岭战役,一面战旗381个弹孔

上甘岭战役前,8连长李保成原本是到军警卫连当连长,但李保成嫌警卫连没仗打,非要去前线,最后到45师134团8连当连长,是当时15军最年轻的3个连长之一。

李保成可谓智勇双全,主意多,反应快。10月18日,他带着8连向597.9高地的1号坑道运动。但在必经之路上,敌人时不时会发一颗照明弹、打几炮以阻止我军行动,同时路上还有敌人潜伏,1000多米的路程可谓步步凶险。

8连出发前,李保成做足了功课,将这条路上的地形地貌记得滚瓜烂熟,全连小心翼翼地行军,一路躲避着敌人的炮击与照明弹,绕开敌人堡垒,慢慢靠近1号坑道。阵地因为敌人的炮击已经面目全非,通信员一时找不到坑道口,幸运的是,李保成竟然一脚踩空,险些掉进1号坑道口。就这样,8连顺利到达坑道。进入坑道后,连指导员李安德按照上级指示,将坑道内其他人员全部编入8连。

20日傍晚,8连走出坑道口与敌人交火,战斗相当激烈,但战士们战斗热情高涨,伤员受伤了也不肯撤下来,以各种理由请求李保成把自己留在阵地。李保成一边要求伤势重的战士服从命令,一边指挥战士们战斗。李保成打得很聪明,不和敌人硬碰硬,让战士们三五个人一组灵活出击,让敌人始终摸不清我军的兵力。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上甘岭战役,一面战旗381个弹孔

敌人进攻不成,转而用炮火破坏坑道。他们先是轰炸坑道口,企图炸塌堵塞坑道口,李保成就带着战士们冒着炮火抓紧清理坑道口。同时,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将地堡修到坑道附近,李保成就带着战士们利用炮火间隙,果断出击炸掉敌人的地堡。敌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学着我军玩起了夜间偷袭,结果正中我军下怀。我军发现敌人偷袭后,根本不出坑道,而是将敌人的位置报告给炮兵,一轮炮击下来,打得敌人灰飞烟灭。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上甘岭战役,一面战旗381个弹孔

不过李保成很快发现,比起外面的敌人,缺少粮食药物和水才是最致命的,尤其对伤员来说更为严重。上级不断派后勤人员与补充兵源输送给8连,可大部分人都牺牲在了路上。急得战士们向上级请示,不要再派人以免出现更大伤亡。为了生存下去,战士们舔石头缝里的水,喝自己的尿。就在这样的艰难的环境下,8连坚守了14天。

10月30日,我军在上甘岭开始反击,8连在一阵炮火准备后冲出坑道,杀向阵地上的敌人。反击中,班长崔含弼在排长副排长相继阵亡后,主动承担起全排的指挥任务,一个人摧毁敌人两个火力点,又掩护战友炸毁敌人地堡,击退敌人多次反击,荣立特等功。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上甘岭战役,一面战旗381个弹孔

特等功臣崔含弼

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我志愿军夺回了所有表面阵地,将军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在这面不到2平方米的红旗上,竟然密布381个弹孔。战斗结束,8连仅剩8人,在返回的路上2人因敌人炮击牺牲。其余6人中仅连长李保成、指导员李安德与一名通信员是原8连人员。据统计,15军总计向8连阵地补充了800人,而仅有不到一半的人到达阵地,而这其中绝大多数人都牺牲了。而被8连消灭的敌人则将近1800人。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上甘岭战役,一面战旗381个弹孔

旗上文字为“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在解放的阵地上”

8连的英勇表现得到了高度赞扬,荣立集体特等功一次,李保成荣立二等功一次。连队涌现出柴云振、崔含弼等战斗英雄。电影《上甘岭》中部分英雄事迹,就来自于8连,而剧中连长张忠发的很多事迹原型,就取材于李保成。“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成为8连传承至今的传统。

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上甘岭战役,一面战旗381个弹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