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惠本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在迷上传统文化以后,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卖掉了房子和车子,捐掉自己的所有积蓄,全身心投入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中。从 2009 年 7 月起,从青岛、唐山、石家庄、沈阳、抚顺、牡丹江一路走到鸡西,做了至少百余场弘扬《弟子规》的免费公益论坛,他希望每一个聆听讲座的人都能感知生命的觉醒。

陈大惠老师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以《弟子规》为基础,借鉴优秀的儒家经典,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角度提出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孩子脾气大的原因

班主任: 老师,我们最近这段时间接触到一个家庭,小男孩三岁,脾气很大,然后我们学长、老师基本上管不了他,他总爱发脾气。

陈老师: 他怎么脾气大?

班主任: 比如说念供养词的时候,饭前供养,他就要自己念,学长说你不会要学长带你,他就说不要,我要自己念。有的时候问他话,他就不讲话;可能因为经常的气性大,他眼神都是很凶的。三岁孩子应该有比较柔和、天真、很幸福、很快乐的眼神,但这个孩子不是,你感觉他好像总是瞪着你,而且他不会笑。

陈老师: 三岁,不会笑?

班主任: 三岁,是。

陈老师: 你们问问他家长什么原因?

班主任: 妈妈就讲说在家的时候,妈妈对孩子管得非常非常严,不管是大错小错都是打,很严厉地打、训斥。妈妈自己也是急脾气,如果看到孩子做事慢了就冲他喊:“你为什么这么点事情还做不完呢?”后来孩子的姑姑讲,孩子从小处在这样的氛围中。

陈老师: 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呢?由着自己的性子。

班主任: 确实是这样的,老师。你会在孩子妈妈与我们的谈话过程中感觉到,她心情好的时候她就对孩子特别溺爱,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对孩子大喊大叫。

陈老师: 那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孩子喜怒无常。为什么呢?他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不高兴,你抽冷子就来一通,他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高兴,所以说孩子看上去不大正常,什么原因?

教出来的。这爸爸妈妈没谱。高兴了溺爱,不高兴了连打带骂,你说这孩子能正常吗?换句话说,你那么情绪化,孩子也情绪化,你这就听懂了。所以说做好父母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够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你高兴了怎么着都行,有毛病也没毛病;你不高兴了,没毛病你也想骂他两句,你也想打他一顿。

不行,这不叫教育,这叫糟践孩子,你纯粹是在那儿毁他呢。

说实在话,今天有几个家长不这样?我有时候在路上,看到妈妈推着那小推车的孩子,我相信他不会超过两岁,他还躺在那小车里呢,妈妈这么跟他说话,头两句还商量,第三句的时候,妈妈那一声咆哮,河东狮吼,那半条街都动,我一回头就看见了妈妈“烦死我了”的眼神。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妈妈在街上,你想想那么小的孩子他受得了吗?反复无常。他受不了!

有一个数据说中国现在有精神疾病的,这话说得客气,精神上有问题的,超过一个亿。十三个人里边就有一个精神不大正常。你看他言谈举止情绪真是没谱、没准。今天社会里这样的人很多,你说这一个亿的人做了父母,他们的孩子怎么办?

二,溺爱毁了孩子

班主任: 老师,我们现在感觉很多妈妈很像保姆,妈妈讲在家的时候孩子只要一上完厕所,妈妈就第一个跑过去先帮他把裤子提起来,孩子就伸着手在那等着,而且吃饭的时候嘴张着等着喂,都是妈妈喂的。包括我们刚刚提到不会笑的小男孩,他妈妈没有耐心,导致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差,动手能力也很差。

陈老师: 现在做父母、做长辈的都是感情用事,那不叫教育,佛法叫情执,执着于感情,感情用事。比如,这孩子他完全能自己吃饭,奶奶必须得一勺一勺喂,为什么?心里感觉到很舒服很痛快,你痛快了,可这孙子毁了。

五岁了还不会用筷子,还不会用勺子。谁造成的呢?所以说现在一孩化的问题很大,真是六个大人就围着他转。你看在机场那小朋友出来,戴着个墨镜,穿着卷毛的衣服,摆个姿势,爸爸拿手机拍,妈妈拿手机拍,爷爷奶奶拿照相机拍。你说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能不任性、能不傲慢、能不自私、能不轻飘飘吗?

所有的坏习惯都是周围这些长辈由着性子给教出来的。

好像这样是爱他,实际上是害他,把孩子全毁了。所以说不管是长辈还是父母,在家里在外边一定要记得,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符合圣贤的教育,符合《弟子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最起码的规矩。否则的话你把他当成小玩具,你把他当成开心果,你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你在教给他一种错误的人伦关系,什么错误的人伦关系呢?“你们大家长辈都得围着我转,我是这家小皇帝、小明星,我不高兴了。你们什么都别干了,必须得伺候我来。”

所以身教重于言教。

你跟他说《弟子规》,他根本就不往心里去,为什么呢?你的身教已经给他定型了。哪一天家长不再围着他,不再捧着他了,他怎么样?他就失落,他就自杀。要我说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当姑奶奶太久了,当大爷的时间太久了,太脆弱了,从小是捧着的。

三,家长的心态要纯正

班主任: 老师,我们确实见过一个十岁的女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有五年多了,孩子的父亲让她先背《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背了有两年半的时间,背下来了,然后把它放下,又开始去背《楞严经》,《楞严经》又背了两年多的时间,又把它放下了。我们就发现十岁的孩子不会笑,这是第一;第二,孩子的父母从小夸赞她,她是在这种夸赞中长大的,孩子极其

傲慢、虚荣,而且表现欲望特别强。

陈老师:“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让孩子那么小就背《无量寿经》,居心何在?父母安的什么心?名闻利养的心,贪图你看我这高,求好的心。

其实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心里边掺杂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掺杂贪嗔痴慢这些东西,不知不觉就把这孩子毁掉了。

《无量寿经》也好,《楞严经》也好,她会背,也会拿毛笔写,然后呢?没有人道的基础,这不行。空中楼阁害人害己,全家人害掉了,她会表演她会背,管什么用?所以一定要记得《朱子治家格言》开头就讲,洒扫应对,这些怎么样,让孩子“必亲自检点”,她得做。“父母呼,应勿缓”,“亲所好,力为具”,父母想要,她马上就做到,父母要下班了,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父母要吃饭了,做了一桌子饭菜。

佛经上讲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怎么尽孝?背段《无量寿经》,这叫尽孝?那你看看《弟子规》那些事情,一百一十三件事她会做吗?都不会做,你背那干嘛呀?

先要把人当好了,同时再背,但是它还是有点高。不要看他小,一两岁他就知道应对啦,给爷爷吃好不好?他就冲你瞪眼,他就藏起来,你应对就错了,这就得教他,一岁他就这样,长大了他能好吗?所以不能贪图形式,穿上你们这样的衣服,干干净净,往那儿一站,弹段古琴,跳段汉朝的舞,琴棋书画,那些东西叫才艺。

“不力行,但学文”,文学文艺,“长浮华,成何人”,你小看《弟子规》,这一句话就告诉你将来孩子的灾祸是从哪儿来的。

关于作者:陈大惠,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曾为《东方时空》第一代主持人,后来,为了推动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休假做义工至今。2006年至2008年主持完成了大型公益访谈类节目《和谐拯救危机》,此后发起组织的“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公益论坛”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本文摘自图书《教孩子的学问》,汇智博达出品,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