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人,一说虢州弘农人。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他曾是著名的宫廷诗人,多歌功颂德之作。他的律体诗格律严谨,有较高的文学技巧,对律诗体制的定型和发展颇有影响。他的诗与沈佺期齐名,号称“沈宋”,是初唐时期律诗走向成熟阶段的代表。《全唐诗》录其诗三卷,有著作《宋之问集》。

《灵隐寺》是一首写景诗,是诗人从谪居地绍兴召回京师,途经杭州于月夜游览灵隐寺时所写的。全诗文如下:

鹫岭郁岧峣,龙宫镇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时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诗中描写了诗人秋天登临灵隐寺时所见到的奇美壮观的景色及其特有的灵秀韵致,抒发了诗人在山中寻幽搜胜时因美好景致而心旷神怡的感情。这首诗有主体,有旁衬,有烘托,犹如作画一般,给人以美妙新鲜之感。

诗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流传最广。据说,这两句诗一出现,竟被人们竞相传抄,广为传诵,甚至还有人牵强附会地认为是当时在灵隐寺出家为僧的骆宾王代作的。

沧海: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这里泛指大海。对:对着,向着。浙江潮:即钱塘江潮。钱塘江秋日怒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巍峨的楼台,可以观赏沧海中喷薄而出的红日。雄伟的山门,正好对着钱塘江汹涌壮观的江潮。

这两句诗通过对巍峨的楼台和雄伟的山门的描写,表现了灵隐寺所处位置的优越与景色的优美。诗句意境开阔,景色壮观,气势雄伟,对仗工整,博得了世人的称赏,成为千百年来传诵的名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