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徒四壁和存款千万 怎么都联系不上

  最近一段时间,大家一定都在各个媒体上被一位老太太的“义举”所打动,那就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马旭。作为一名已经年逾八十的老人,她和她爱人的生活条件绝对称得上是“家徒四壁”,可两人却拿出千万存款建设自己的家乡。仅仅这样义举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84岁还能跳

  不过,这并不是这位堪称“中国最传奇女伞兵”的传奇故事的终结。老人家是三个中国跳伞记录的保持者“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第一个跳伞女兵,则是1962年时候的事情;跳伞次数最多事多达140多次;空降年全国纪录是老人家在84岁的时候跳滑翔伞,也创下了一个全国记录。这经历已经够传奇了。

  伞兵-“天杀”的职业

  不过还有更传奇的事情,这位马旭老人是中医世家,从军后也是军医。这其实就为其解决一个伞兵的难题创立了极大的方便条件。这时就得说说伞兵这个“天杀”的职业的特性了。伞兵本身就是一个克服地球重力的兵种,因此对伞兵来说最为危险的时候并不是从飞机上跳下来那一刻,而是从开伞到落地这个过程,可以说处处都埋着陷阱。而印象伞兵战斗力的关键危险时刻,其实就是在着陆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因为不同的天气、海拔高度,伞型的差距,还有是否会携带武器弹药补给等情况,这使得落地时候伞兵本身会遭受到极大的冲击。

  根据马旭和其爱人颜学用在1985年数据,他们发现伞兵在着陆瞬间发生外伤的概率极高,几乎占据了日常跳伞训练的73%,而且还会造成骨折等难题。其中,伤害最大的就是脚踝了。这也是因为空降兵要求的落地速度,远比运动跳伞的难度要大的多,脚踝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的缓冲和固定作用,因此伤害特别大。在上个世纪有两种主流护具:俄式的就是绷带,也就俗称的老绑腿,固定效果不错但是很难缠;美式的是松紧式护踝,但是不耐用,几次就松动了。马旭就研发了一种充气式护踝解决了极大问题,这里得说俄军解决的办法太传统了,根本谈不上是什么创造性发明,完全是面对难题惯性思维-既然是容易坏,那就固定住不要坏了。因此,足见马旭老人家发明的充气护踝的意义。

  上为俄军绑腿 下为美军护踝

  不过,如果仅仅一个发明就说老人家的传奇,还不够。马旭和其爱人颜学用还是空降兵医学体系的创始人之一。撰写的《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这两本书,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空降兵简单医学治疗的领域,开始进入到生理学和病理学领域,构建理论架构了。这点其实更重要,毕竟中国军用医学领域当年还是一片空白,很多都是“老大哥”言传身教,并直接照搬苏式教材来的。而高加索系或者波罗的海系的俄国人,身体结构和肌肉群跟亚洲人差异极大,因此他们的经验照搬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产生反效果。

  充气护踝的重要意义

  因此,这两本书的内容上就算再浅显基础,也是对中国空降兵的训练和康复有指标意义的两本著作。这里我们也得提提中医本身,中医的实质上是一个经验科学,它是一种中国医学工作者在长期的人体治疗实验中所积累的经验,汇总起来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对中医的认识态度相对要中立,平和一些,再结合当代的各种医学的相关新的理论,对中医进行发展和光大。而马旭和其爱人颜学用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路制导下,来完成相应的医学研究。

  老人家无愧为时代榜样

  介绍了这么多,估计大家对这位传奇的老太太可能会更敬仰三分。而且还有一点,老人家还在继续考研究生中,专业课已经过了,卡在外语上。仅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了。其实,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少榜样或者可以学习的楷模,更多的是缺乏挖掘和细致研究并宣传这些楷模的人。

  全文结束,谢谢大家阅读!欢迎更多理性有态度的朋友交流互动,您关心的也是我们关注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