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碗豆浆,暖心又暖胃!

  

  凌晨1点,孩子们还在巷子里你追我跑,拉货的大叔推着车才回来,外卖小哥的订单还没派完。这里是赤尾坊20-3号,我们在这里守了几个深夜,记录下无数夜归的身影,“深夜食堂”的故事就从一碗豆浆开始了......

  01

  不变的简陋铁皮车

  一个小油锅和简陋的铁皮车,这就是陈晓明的秘密厨房,晚上6点的时候老板准点开档,别看它藏在城中村的小巷子里,这里可是宵夜党的“深夜食堂”。凌晨2点都有客人从南山开车过来,就为了喝上一碗热豆浆。

  “这边点单,隔壁的隔壁那边坐。”这是晓明哥整个晚上重复最多的一句话。两年前晓明哥推着简陋的小推车四处摆摊卖夜豆浆,但总是没有固定的地方。

  后来搬到赤尾坊巷子里头,从开始摆在路边几张小桌子和塑料小椅子,到有了遮风避雨的铺子,一直没变的就是那辆宝贝小推车。

  这里的潮汕豆浆和香奈儿油条都是网红爆款,每天只做七锅,豆浆都是当天现磨现煮的。潮汕豆浆与其他豆浆不同,独特之处在纯豆浆的基础上自由搭配鸡蛋、薏米、香芋、莲子、姜薯等配料,味道更有层次感。

  每年中秋节之后,最新鲜的一批姜薯从潮汕老家运来,一锅热腾腾的豆浆给在深圳拼搏的潮汕人带来了家乡的味道。

  02

  仍是老一辈的味道

  “潮汕成兴豆浆油条”这个招牌源于父亲的名字,陈晓明的父亲在潮汕老家做了七八年的豆浆,始终坚持最传统石磨制法,四方邻里都认准这个味道,担心儿子这边忙不过来,父亲从潮汕搬到深圳生活,现在一家子都围着这个豆浆铺忙活着。

  “也不是做得好,只是做得比别人用心。”晓明哥对做豆浆这件事是认真的。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泡豆子时间都是有变更的,煮豆浆也是极其讲究,为了保持食材的本味,熬制时间久了就会换锅,避免粘锅造成的口感欠佳。

  就是这样的踏实认真,做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不出的老一辈味道。

  03

  “深夜食堂”里的故事

  深夜的啤酒不如深夜的豆浆,在深圳打拼的年轻人,生活中无处释放的压力和孤独感,以及不为人知的心酸和苦闷,都随着这碗热乎乎的豆浆吞进肚里,成兴豆浆店就是他们的“深夜食堂”,这里留下了许多夜归人的故事。

  宁愿抛弃海底捞也要来喝豆浆的这位汕头姑娘,家里九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六,平时学费都是靠自己挣,在深圳半工半读最累的时候好几份兼职一起做,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也许,只有自己才能撑得起梦想的底气。

  为了早点把孩子老婆从老家接到深圳,在华强北打拼的奶爸,每当下班回家已经是十一二点了,一边喝着豆浆一边和家人视频电话,才感觉生活在这一刻是轻松的。一个人承受着这座城市的孤独与压力,这一碗豆浆的温度刚刚好。

  他们,都是这家小店的常客,习惯了夜归来一碗暖豆浆,这也许就是“握手楼”间独有的一份人情味和烟火气。

  卖完了最后一锅豆浆

  晓明哥蹲在店口水龙头边

  用洗锅球里里外外擦着熬豆浆的小铁锅

  关煤气罐、拉进推车

  冲洗完街道最后拉下闸门

  对他来说

  是熟悉的凌晨三点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