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秘诀,不过是真的努力去理解,去倾听,去爱,去帮助,去疏导。她摇头说:先别说这话,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

作者:Momomomo

国产电影除了特别喜欢的之外,很少去影院看。《银河补习班》官方资源上了网,去看完了。

故事是及格的,三观也OK,不耍宝的邓超终于不让人烦了。不过,明明是要催泪的片子,我竟然没有掉半点眼泪,只在马飞被困在洪水中那一刻被感动到了一小会儿。可能是我老了,又或者对有说教意图的东西本能地抗拒,虽然片子里的说教方向没有问题。

我倒觉得,马飞的继父老孟最可爱,更真实一些。跟他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一口一个儿子地叫着,文化层次不高,但三观超正,心也善,对前任毫无敌意,甚至还怀有敬意,多可贵。我们的银屏上少一些对继父继母的妖魔化,对促进家庭和谐有积极意义——毕竟现在离婚率那么高,重组家庭数量不少,为了追求戏剧冲突成天编派捏造继父母的可怕,太不负责任。现实情况是,除了个别新闻报道的极端事件外(虐待亲生孩子的也不乏其人),很少看到有虐待继子女的,道理很简单——你对TA的孩子不好,TA怎么可能死心塌地跟你过日子呢?

印象最深的,是马皓文说的一句话:“孩子身上都有爱的感受器。”

确实如此。你是不是真的爱他们,是不是真的为他们好,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不要以为他们小,就什么都不懂,小孩子心思的细密,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从小到大,接触的孩子太多太多——在楼里,我是孩子里年纪稍长的,要看着弟弟,还要帮忙照顾邻居的小姑娘。尤其是寒暑假,任务就更重了。这种看顾包括保证人身安全、辅导功课、思想开导,甚至还包括性教育、自我保护……

再后来,学了师范专业,要管学生。

之后,改了行。但同事和朋友家的孩子,有叛逆的,也央求我出马。有意思的是,他们往往是想搬救兵来支持自己,但事与愿违,我总是不站他们一边,还反过来教育他们。孩子的问题,大概率在家长身上,如果你自己能教好,就不必找别人帮忙了。

当然,我也批评孩子,但从不打骂他们,站理不站亲,很容易就跟他们交上朋友。说起来也没有什么秘诀,不过是真的努力去理解,去倾听,去爱,去帮助,去疏导。他们眼中有摄像机,心里有感应器,你但凡有半点不耐烦或者不真心,都会暴露无遗。

前几天去闺密家玩,她家宝6岁了,淘得很,两口子根本管不了,有点啥事基本靠吼。她感慨,教个娃太难了。我说其实没那么难,挺容易的。她摇头说:先别说这话,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我问她:教育孩子需要学习的,你有看过这方面的书吗?她笑了:只买过一本,到现在还没看完。另一个闺密插嘴道:我们都是没有培训,就直接上岗了。

这不就是问题所在么?完全凭感觉上路,跟无证驾驶一样危险啊。你不懂得方法,只能吼了——当然了,比起学习来说,这要容易得多得多,再没有比指责、抱怨更容易、更无师自通的了。但是,在任何一种关系里,你若是偷懒,结果也会偷懒。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最脆弱的东西,成年人真的应该好好呵护他们,不要仗着自己有着体力、思想、话语权上的优势,就粗暴地压制管控他们。他们不会服气,还会因为你的无能而看不起你。相信我,真的会从心底里看不起,就像我们看不起只会咆哮的领导一样。

有一次,侄儿不听话,我说他:“你不乖,姑姑不喜欢你了。”当时不觉有问题,后来回想起来,这是错的。这就是在告诉孩子:爱是有条件的,被爱是有门槛的。而真正的爱,应该是无条件地接纳。

再后来,他再不乖的时候,我会摸着他的头,认真地说:“你乖不乖,姑姑都喜欢你。但姑姑希望你能改正做得不好的地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觉得,他听懂了。

最后,贴上一位心理学老师说的话,它曾经深深地震憾我,让我感受到,爱与恨之间是可以做一个清晰的切割的。

这句话就是:“我恨罪恶,但我爱这个罪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