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头,写这篇文章。

大致的主题是人性,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我翻译过一段英文,中文的意思我用一个成语总结,最后得了奖,奖品是一张海报,具体内容已经忘记了。但是我记得翻译的句子,成语是“设身处地”,大家应该很熟悉这个词。

上班早高峰,乘坐公交车,很多时候都是人满为患,常常也会抱怨公交公司为什么不能在早高峰的时候多加几辆车呢?但是也知道所有的公交车基本都在路上,并没有闲置的。对于底层上班族来说,每天能挤上公交车就算幸福的了,毕竟不打卡的公司不多。

按道理乘车的人也应该是相互理解的,“同为天下沦落人”或者“本是一路人,相煎何太急”。但是实际上并不能这般理想化,有一次我就遇到了很是讽刺的经历,我不禁感慨,人的善变和自私,有时候没有底线。

走在前面的一辆车坏了,满满一车人等着后面的车,我在后面车上,车里也已经满了,但是挤一挤还是可以上一些人的。司机停车之后提醒大家互相理解挤一挤,尽量多上一些人,都是上班的赶时间。前后门都没有放脚的地方了,有一位阿姨(在天津应该叫姐姐,我就称之为阿姨吧,大概50岁的样子)嚷嚷着往上挤,大致的意思是赶时间,大家给挪挪,最终也是上来了,前门关不上,前一辆公交的司机从外面使劲才关上。

公交车终于开动了,应该是我坐过最拥挤的一次了。快到下一站的时候,司机自言自语这一站怎么停车,车门都打不开。这位阿姨居然再次上线,说别停了直接走,上不来了,他们一看也就不上来了。

看看,上车前,上车后,这分明就是两个人,当然也是一个人,一个自私的人。

这位阿姨在拥挤的车里还不闲着,身子动不了,嘴还可以说话,和司机说刚才还有其他路线的公交车经过,不让他们上车,直接开车走了。看得出来司机有些疑惑了,在阿姨坚定的语气中,只说了一句“这我就不清楚了”。

而剧情的反转在于后面的对话,阿姨通过询问司机得知那辆车根本就不经过她的目的地,她恍然大悟之后,语出惊人。“那他们说是司机不让上”,前两分钟自己亲口说司机不让她上,自己就是当事人,这立马自己变成局外人了。

只听见司机长叹一声“哎,你说这人说话……明明人家不到,硬说成了不让上车”。三人成虎,我终于体会到了以讹传讹的可怕了,古时候打仗离间计应该是基于此的高级应用。

看看,揭穿前,揭穿后,这分明就是两个人,当然也是一个人,一个自利的人。

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在传承尊老爱幼的美德,我们在促进包容开放的心态,却要面对身边的不公平。或许做好自己,不用在意身边的丑恶善美,可是,在别人无意冒犯我或者我帮助别人之后,我希望别人说句谢谢或者不好意思。

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收尾,故事描述完就收笔吧。

把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对别人的冒犯无动于衷,非礼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