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原因。如今各种分子靶向药物相继问世,正逐渐改变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局面。安罗替尼(AL3818,Anlotinib Hydrochloride)是一种新型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能有效抑制VEGFR、PDGFR、FGFR、c-Kit等激酶,有望改变晚期 NSCLC 患者在 TKI 耐药或一、二线化疗失败后治疗选择混乱的局面。

曾经翻过一本《旧约·传道书》 ,里面有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道者的话虽低沉消极,却又蕴涵着希望。这正也是医生的一种感受,然而能够用来战胜愁烦和忧伤的,只有一件事:追逐信仰,加增知识,尽自己所能给需要的人施与帮助。这也是我从医多年来一直提醒自己要遵循的。当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我会因此得到慰藉。

然众所周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肺癌是目前发病最多的恶性肿瘤,目前肺癌治疗格局中,三线治疗并无标准的治疗规范。很多晚期患者在TKI 耐药或一、二线化疗失败后治疗选择混乱,疗效不佳。到最后癌症火焰肆意蔓延的时候,草必枯干,花必凋残,这也是我们作为医者最不愿看到的时刻。

五十出头的张先生是我的一位肺鳞癌患者。2014年底,为了生存更久,为了最后的日子更有质量,为了妻儿的希冀,从没出过省的他从河北来赶到河南来找我。

张先生来的时候已经有半年多的病程了。他说自己开始时因为一次受凉感冒,出现了刺激性干咳,偶尔咳出少量白色黏痰,左侧胸口也隐隐作痛,只是当做感冒治了,用药一个多星期后并没有好转,反而干咳、咳痰、胸痛这些症状愈演愈烈,以至于特别影响夜间休息。没办法,在家人的陪同下,张先生只好前往当地县医院做了胸部CT,提示肺占位,随即就做了「左上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明确提示「(左肺上叶)中高度分化鳞癌,直径2.0cm」。

人们对上帝的恶作剧往往是浑然不觉的。张先生也一样,从来没想过不吸烟的自己也能得肺癌。后来他说,当他知道结果的时候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正如他空洞、绝望的心情。虽说只是寥寥数语的比喻,却尽显张先生与病魔初次见面时的绝望与无助。是的,痛苦的颜色的是灰色,就像天空哭泣时的颜色一样,是压抑的、是悲伤的,它会给你营造一种想大哭一场的氛围。

好景不长,手术后仅仅过了一个月,张先生的左侧胸壁上,原先放置术后胸腔引流管的位置就出现的一个黄豆大小的新生物。这次对肿物的病理活检提示病情复发了。这个现实再次给予他沉重的打击,一时难以接受。张先生觉得再无生的希望,何必再消耗家中本就不宽裕的经济能力,于是开始抗拒一切治疗。对他来说,世界的末日仿佛瞬息间就要到来,只能坐等死神到来,却无能为力去斗争,去挣脱。在家人的百般劝说之下,他勉强接受了两个周期的化疗。但是化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两周期后的复查显示,病情再次进展。他也似乎到了极度的悲伤与绝望的边缘。

当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我们科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太好,左胸肿块也已经长到核桃大小了。

在这里我科普一下肺癌诊断治疗相关知识,想要确诊肺癌,必须要有病理诊断做支持,这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气管镜或者进行肺部穿刺活检等获取最直接证据。如果是肺癌,还需要病理类型、基因检测。之后再根据病人情况,参考指南、凭借临床经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于是我们对张先生的新生物再次取了活检病理,结果提示考虑鳞癌。同时我们对张先生的颈部肿大淋巴结也取了病理活检,提示鳞癌转移。EGFR基因、ALK融合蛋白检测均提示阴性。此时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左肺上叶鳞癌术后放化疗后并胸壁、左腋窝、左颈部淋巴结转移IV期」。

我当时结合张先生的病史及肺鳞癌的特点,考虑张先生仅仅是胸壁的局部复发,而且病人强烈拒绝全身治疗。我建议他做胸壁病灶的粒子植入,这样既不会出现太大的副反应,也能保证疗效。他勉强的接受了我的治疗方案。术后复查CT提示,肿块缩小明显。

就这样张先生的病情控制了半年左右。命运总喜欢捉弄不幸的人,半年后,张先生的疾病继续恶化。这时他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便听从了我们的建议,接受了两个周期的化疗。但化疗效果不好。这个时候,张先生似乎都要彻底放弃了,他已经在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了。

风吹过,落叶与我的心情一起飘零,这深秋至冬的苍凉映衬着我内心的沧桑。面对病人的不幸,作为医者的我,必须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理性全面地分析患者身体状况,力争尽快的找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就是在这时候,我们科里ALTER-0303 试验项目启动了,很多病人入组了。诚然,我也推荐了张先生参与这项临床试验。或许因为已经经过大半年的相处,张先生对我信任有加,当听说是一种简便的口服剂型后,张先生长吁一口气,他是一个比较讲求生活质量的人。最后他经过认真考虑,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于2015年06月签署了知情文件。

开始口服药物后,张先生的生活和以前并没有明显不同,只是像一个得了慢性病需要按时服药的老年人。治疗期间,张先生对药物耐受性良好,也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直到2016年09月,疾病进展,意味着张先生的病情再次整整控制了15个月,其时,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也算对他给予我的信任做出了一个满意的答复。尽管张先生并没有取得治愈,尽管攻克癌症还是一个神话,但我自信随着我们手中的法宝越来越多,我们的病人也将获得越来越好的疗效。总有一天,癌症将不再是悬在我们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试验揭盲后得知,张先生于2016年09月19日入组安罗替尼临床试验,并有幸被随机分到了试验组,用药后多次复查CT提示病灶稳定,提示治疗有效,获得了15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相比于以往入院出院的日子,张先生有更多的时间得到家人的陪伴。安罗替尼经过多次的临床验证,为人类的抗癌再添新军,正是这项临床试验给了张先生和家人弥足珍贵的幸福。这也是作为医者的我所期许的结果。

解密安罗替尼

Z先生的幸运并非个案

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从整个 II 期研究的结果来看,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 NSCLC 相较于安慰剂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以总生存期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的 III 期研究的最终结果也非常令人振奋,ALTER-0303 试验证实安罗替尼在 NSCLC 的三线治疗中能够同时带来 OS 和 PFS 的双重获益,并且通过扩大的样本量进一步验证了安罗替尼的安全性,有望将安罗替尼向肺癌二线治疗进一步推进。

分子靶向药物在使用中经常会面临各种突变、耐药等情况,我们不得不选择后线的治疗。但安罗替尼这个药对于病灶的控制并不是迅猛急速的,它作用温和、容易耐受,但却扎扎实实的延长了疾病进展。在安罗替尼的临床研究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大部分症状轻微。如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常见现象,大部分发生程度较轻微、可控,有些人甚至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这可能与安罗替尼采用「服二停一」的给药方式有关。服药两周停一周的做法是建立在 I 期研究的结果之上,可在疾病进展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有效控制毒副反应的发生。在停药的一周内,绝大多数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疾病进展,反而给不良反应的发生予以缓冲,使患者更好的耐受治疗、并从治疗中获益,从而大大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未来的期待

安罗替尼在上市之初即被纳入2018版《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ALTER0303研究文章也被国际顶级杂志《JAMA Oncology》收录发表,IF=20.871;并在9月17日的医药创新品牌评选活动中,获得“最具临床价值创新药”的荣誉。上市三个月不到,安罗替尼作为唯一一个国产创新药入围国家医保谈判,并于10月10日正式进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

目前为止,晚期 NSCLC 的三线治疗还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我们希望安罗替尼成为晚期 NSCLC 三线治疗的引领者,能够在一线、二线治疗失败后,为广大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一种能够负担的、全新的治疗药物选择。

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呼吸内科 吴育峰 王启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