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专家:莫志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

  我国作为乙肝大国,目前约有9000万左右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因此乙肝的问题往往牵动的是上亿人的心。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拿着两对半的化验单来咨询。

  其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

  为什么说这是特殊情况呢?我们先来捋一捋这HBsAg和HBsAb两者的关系。当人体被HBV感染后,便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针对HBsAg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

  HBsAb是HBsAg的天敌,能把HBsAg中和掉,进而协助机体清除HBV。HBsAb的出现,意味着HBV感染进入恢复期。

  按上面的说法,HBsAg与HBsAb是一种你死我活的状态,见面就会直接开干,最终只能活一个。但是世事无常,总有些事情超出常理。

  根据已有的回顾性研究发现,HBsAg与HBsAb双阳性在HBV感染者当中的发生率约2.5-9%不等,这与不同地区HBsAg阳性携带率、抽样误差、人种等有关。

  究竟为啥这对冤家能和谐共处呢?

  他们的“和解”,究竟是好是坏?

  一、出现双阳性的原因

  出现双阳性的原因有好几个,下面说说相对常见一些的原因:

  ①检测的误差

  有研究使用三种不同试剂去检测同样的一批血标本,同时检测HBsAg与HBsAb,三种试剂的总体符合率为91%。在不完全符合的结果当中,就出现某个试剂检测为“双阳性”,另外的试剂检测仅有HBsAg阳性。

  HBsAg检测试剂稳定性较好,但是HBsAb检测试剂的质量差异就比较大了。

  因此,出现“双阳性”的时候,需要考虑试剂质量问题,尤其是使用Elisa方法检测出“双阳性”的结果,应该进一步使用更好的检查方法去验证(例如化学发光法以及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法)。

  ②疾病恢复期

  感染HBV之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但HBsAb的出现并不会立马清除所有的HBsAg,因此在恢复期,可以出现“双阳性”的情况。

  ③病毒变异

  HBV本身就是高度易变的病毒。在机体的免疫压力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压力之下,就更加容易出现变异。

  在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中,人体将产生HBsAb去中和HBsAg。

  在HBsAb的穷追猛打之下,HBV为了生存,唯有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的HBsAg,逃避免疫系统的狙击。

  然而,常规检测试剂无法把这种变异的HBsAg跟正常的HBsAg区分开来,因此就会出现“双阳性”的情况。

  ④感染不同亚型的病毒

  正如地球人分为黄种人、白人、黑人等等人种,HBV也有不同的亚型。

  当人体被不同亚型的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将会产生不同结果的HBsAg。

  人体可能针对某种亚型的HBV产生相应的HBsAb,但是该HBsAb并无法中和另一种HBsAg,从而导致“双阳性”的出现。

  二、“双阳性”与基因型有关

  一个日本的研究发现,HBsAg以及HBsAb“双阳性”与病毒基因型有关。

  该研究检测了9名“双阳性”患者的病毒基因型,发现全为C型。

  当然,如果研究仅仅来到这一步就停止,必将会面临一个质疑——也许你们国家乙肝患者的病毒基因型基本都是C型呢!那当然出现“双阳性”的都是C型啊。

  严谨的日本科研工作者并没有留下这个致命的尾巴。

  他们同时随机检测60个HBV患者,发现43.3%为基因B型,51.7%为基因C型,1.7%为混合型(B+C),3.3%为其他基因型。

  也就是说,这个“双阳性”的情况,与病毒基因型是有关的。

  在我国,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主要为B型以及C型,因此,出现双阳性的几率还是不少的。

  三、“双阳性”是好是坏

  既然说HBsAb是保护性抗体,那么HBsAb的出现总该是好事吧?

  如果这么想的话,那你就图样、图森破,sometimes拿衣服。

  ①肝硬化与肝癌的风险增高

  正如上面提到的,“双阳性”可能是病毒在机体的免疫压力之下出现病毒变异。

  这也就意味着病毒与机体在进行旷日持久的反复斗争。

  在较长的病程当中持续发作,因此HBsAb的出现,并未意味着病情的稳定或者好转,反而提示病情更加复杂及严重。

  这种双阳性的情况下的HBsAb并没有保护作用,大多数患者的病毒定量(HBV-DNA)依然为阳性。

  ②治疗难度增大

  目前的口服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针对HBV的聚合酶,而这个聚合酶的基因有一部分与HBsAg的基因是重叠的。

  因此HBsAg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导致该聚合酶的基因也发生变异,进而影响抗病毒药物疗效,增加耐药发生率以及治疗难度。

  因此,乙肝患者出现HBsAb阳性,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具体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处理?以上问题还是得请肝病专科医生给好好诊治才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