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尚与审配闻讯之后,急忙放弃增援袁谭的计划,命并州刺史高干、河东太守郭援率领数万军队从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北)西进,直扑河东郡,企图截断钟繇军的退路,并派使者游说马腾、韩遂,向这些凉州军阀示好。马腾儿经犹豫,决定倒向曹操一方,派长子马超、大将庞德等人率领一万多名骑兵驰援钟繇张既、傅干去游说马腾之时,高干、郭援军已经顺汾河而下,兵锋直指缘邑(今山西绛县西北)。

三国战事,在曹操结束为袁绍服丧时,宣布袁尚为“逆贼”,其大将军职务是非法的,随即渡河北上,与袁谭大战于黎阳,不分胜负。袁谭认为自己的部队太少向袁尚要求增援,审配却劝袁尚不要增援袁谭,以便消耗其军事力量。袁谭得知这一消息,认为是审配的好友逢纪在捣鬼,愤而将逢纪处死,从而破坏了袁绍晚年精心打造的政治平衡。袁尚与审配拒绝增援袁谭,与他们计划在西方开辟第二战场有关。鉴于官渡之战的教训,他们认为不如先从并州南下攻打河东郡,尔后从那里渡河取洛阳,与荆州的刘表、刘备势力连成一片。

同时阻止曹操与关中势力的联络。但曹操先下手为强,命司隶校尉钟繇率军北上并州,在平阳包围了忠于袁尚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袁尚与审配闻讯之后,急忙放弃增援袁谭的计划,命并州刺史高干、河东太守郭援率领数万军队从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北)西进,直扑河东郡,企图截断钟繇军的退路,并派使者游说马腾、韩遂,向这些凉州军阀示好。钟繇遭到南匈奴和高干、郭援的夹击,陷入孤立无援的险境,而曹操爱莫能助。郭援是钟繇的外甥,钟繇知道此人勇猛善战,认为自己如果匆忙撤退,必然难以脱身。

于是,钟繇率军缓缓撤退,至汾河北岸扎营,同时命令新丰县令张既和扶风太守傅干去游说马腾。马腾儿经犹豫,决定倒向曹操一方,派长子马超、大将庞德等人率领一万多名骑兵驰援钟繇张既、傅干去游说马腾之时,高干、郭援军已经顺汾河而下,兵锋直指缘邑(今山西绛县西北)。绛邑县长贾逵见自己势单力孤,难以守城池,便塑织百姓转移到汾河河口的重镇皮氏(今山西河津市东),又对郭援的军师祝奥施反间计,使郭援的时间。高干七日不进,给马超军的驰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郭援一时攻不下绛邑,后来得到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的增援,这才占领城池,俘免其死。贾贾拒不降,郭极本想杀了他,但在众人的动说下,郭禁于壶关,后米,数造法越狱,选奔曹操。当时贾造还没有儿子,晚年方即司马的师,司马炎的岳父、西晋开国元勋贾充,试想当年郭提若杀了贾逵,贾充就不叮能出生,司马昭之心将很难实现,贾充之女贾南风也无从成为晋惠帝的皇后,更不会由此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郭援这一念之差,竟然令后来的中国历史天翻地覆攻占绛邑之后。

高干、郭援、呼厨泉本来计划南下攻打河东郡首府安邑,但听说钟繇军正在汾河北岸,便西进挑战。此时,钟繇已经与马超会师,而袁军对此还不知情。钟繇主动示弱,诱导高干、郭援渡河,马超军趁袁军半渡,突然率部出现,联合曹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战斗中,马超被郭援军射伤当时马镫尚未发明,骑兵主要靠双腿夹住马身以保持平衡。马超受伤后失血过多,腿部无力,坐在马背上摇摇欲坠。他急中生智,取布囊挂在马鞍上,把脚插入其中固定,因而得以避免落马,坚持战斗。

这可能就是中国马镫的起源。最终决定这场恶战胜负的,是马超的副将庞德。他在千军万马中遇见一员袁军大将,双方单挑,最后庞德将对方斩杀,随即袁军溃败,高干逃走,呼厨泉投降,郭援失踪。众人都对钟繇说看到郭援被杀,却无法找到其尸体。当晚,庞德从战场上归来,由装弓的鞬囊中拿出一个血淋淋的头颅,钟繇见了大哭。庞德这才知道自己杀的就是郭援,连忙向钟繇道歉。钟繇擦干眼泪,回答说:“郭援虽然是我的外甥,但也是国贼。您何须道歉?”

在袁、曹战争之中,像钟繇、郭援这样亲戚相残的事例,其实是常态,因为这本来就是同一个阵营里的内战。以郭援为例,他既然是颍川人钟繇的外甥,很可能也是颍川人,与郭嘉、郭图同郡同姓,很可能是亲戚。而颍川郭氏家族之盛衰,也将与袁绍集团之兴亡相伴始终。郭援的败亡,标志着一度权势熏天的“颍川四人帮”失去了袁绍集团的主要兵权。为了维护自身地位,他们在绝望之中,将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选择。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