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敏感期,最早是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现在这一套理论发展得比较全面。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孩子敏感期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列了孩子的31个敏感期。卢欣的《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这本书里指出10个主要敏感期,看起来会更容易把握一些。《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指出,了解孩子的敏感期之后,父母能够给足孩子支持,就能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卢欣是国际教育专家,有美国蒙台梭利全球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并且有多年的幼教经验,她还成立了儿童敏感期研究工作室。

《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里列的10个主要敏感期。

敏感期的孩子特点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是一模一样的,虽然有了儿童敏感期的发现,但是并不是说,每个孩子经历的敏感期都会是一样的。父母要撇开“时间表”,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

强烈的爱,高度的专注力

《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里,指出敏感期的孩子“对周围环境中存在的事物有着特殊的兴趣和心理的需求”,"这是一种爱的智慧一一通过爱来吸取外界事物并且建构自己。"

父母了解这点之后,就会理解很多不能明白的事情。比如孩子在经历空间敏感期时,会不停地扔东西,大人对这种现象有了了解,就会有更多的宽容,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孩子贴上“顽皮”的标签。

敏感期的养育重点

卢欣在《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里指出,要重视环境,环境包括适合孩子的居住环境,还有好的人文环境。适合孩子的居住环境,包括方便孩子拿取的事物,利于孩子自己上下的床,等等一些生活上的小细节,主要做到既安全又方便孩子为主。好的人文环境,最关键的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支持

不干涉

敏感期没有具体的时间列表,只有出现的大概时间,每个敏感期都包含初始期、高峰期和下坡期,加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为人父母,很容易会陷入“好为人师”的困境,爱说教,看到小孩子很执着的重复做一件事,就会用大人自己的喜好,来干涉。

比如当孩子经历阅读敏感期的时候,孩子会缠着大人,让大人反复讲同一个故事,甚至是每天多次讲同一个故事。大部分人关注的是阅读量,希望孩子读很多各种不同的书,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大人自己对于讲同一个故事,有些厌烦,就会人为地强迫孩子去读不同的书。

对于这种现象,卢欣在《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说:每读一次他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和体验都将比前一次更进一步,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欣赏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有时候,会有“好心办坏事”的感觉,对于孩子执着的一些事情,大人不知道原因,不如就安静地陪伴,仔细观察,也许某一天,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好好说话

卢欣《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提到:用“肯定”而不是“否定”的语气告诉孩子规则;应该告诉孩子能够做什么,同时加以正确的示范。这点上,佐佐木正美和若松亚纪的《孩子应该这样教》里也提到过“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

用肯定的话语,孩子能从正向沟通和示范中懂得如何去做; 否定的话语,会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反而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卢欣在《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里,举了吃饭时间到,希望孩子收拾玩具的例子:

肯定的话这样说————️要吃饭了,把玩具都收拾好,放回纸箱。

否定的话————要吃饭了,不准把玩具都留在地上!

其实,我们都习惯了用“不”来说话,尤其是对孩子,“不”字开头的话,可以说习以为常,不仔细反省,或许完全没感觉到,自己用的是“不”语言。

批评孩子的时候,容易贴标签,《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里提到最常见的说法是“你总是这样…”“你从来都不…”等。批评做到对事不对人,更不随意贴标签,这也是和孩子好好说话的一方面。

安全感的建立

安全感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的。而能自己给自己安全感的前提是,在儿童时期,家长已经帮助孩子建立好安全感。

母亲情绪温和稳定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里说:母亲温和稳定的情绪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安全感的母亲,孩子也一定是没有安全感的。《当我遇见一个人》的作者李雪,曾提到过,婴儿是最能感知母亲的情绪。如果一个孩子,不是因为饥饿等身体原因,而频繁夜哭的话,那是因为孩子感知到母亲的不安情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养育孩子,养育孩子中,大多数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永远当一个情绪温和的母亲,很少。当对年幼小孩发了脾气之后,卢欣在《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里提出:应该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发脾气是因为孩子的调皮还是做大人的心情不好而导致的。如果是因为孩子本身的原因,孩子会逐渐懂得什么不可以做,这样就有了安全边界;妈妈诚恳的道歉也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真诚,这样内心的安全感就会建立起来。所以,当妈妈发了脾气之后,一定要补救,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可以掌控的安全感。

父母良好关系是关键

《孩子的敏感期,教养的关键期》里,卢欣指出,就算是父母的大嗓门说话,说话方式、表情像吵架,也会让婴幼儿觉得很可怕。当孩子得到安全感的满足,他就会相信自己,他就能够勇敢地去面对困难,因为他内心深处有一种父母的爱永远在支撑着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给予的安全感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

父母相爱,是教给孩子最好的爱的教育。

为人父母,你可以不知道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只要做到对于孩子的行为,尤其是你不理解的行为,多点宽容,给到爱,不粗暴干涉,也就不会偏差太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