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化”就是借超级英雄IP,拍一部中低成本的类型片。

上周,《小丑》在威尼斯电影节点映后,成了媒体热议的话题。

《小丑》预计于10月4日在美国上映

一部漫改电影本来是无法登“大雅之堂”的,但小丑这个角色和《小丑》这部电影实在特别,所以《小丑》能够进入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小丑是DC漫画里的经典角色,蝙蝠侠的死对头。对于没有看过漫画的观众而言,小丑的形象几乎等同于《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希斯·莱杰。电影里阴森的笑容和抽搐的肢体动作毫无表演痕迹,可以说变态得非常自然。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希斯·莱杰

连一向学院派的奥斯卡都破天荒的将当年的最佳男配角授予希斯·莱杰。这也是超级英雄电影第一次获得奥斯卡的青睐。只可惜希斯·莱杰英年早逝,他演绎的小丑也成为了无法超越的经典。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希斯·莱杰

不过,这次托德·菲利普斯执导,华金·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超级英雄电影,也不属于DC电影宇宙。

首先,这是一部R级的独立电影,成本只有5500万美元,成本有限的情况下,电影很难展开大场面镜头。

虽然背景设定依旧是DC漫画里那个贫富分化,充斥着犯罪的哥谭市,但是《小丑》里没有蝙蝠侠,没有正邪对抗,也没有激光特效。故事围绕“小丑”亚瑟·佛莱克展开,讲述他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温顺善良的喜剧演员变成变态罪犯的。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小丑》中的华金·菲尼克斯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任何超能力和科技道具。

也就是说,导演是借DC漫画的壳,拍了一个现实主义犯罪题材的电影。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这部电影的溢美之词都集中在华金·菲尼克斯出色表演上。或许华金·菲尼克斯这次有望超越希斯·莱杰,为漫改电影拿下一个奥斯卡影帝。但我们这次更想从产业的角度谈一谈这部电影对于超级英雄电影的意义。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超级英雄电影成本高,但是票房不一定高

超级英雄电影在10年前开始流行时,通常都是一部高成本的大制作。漫威的开山之作《钢铁侠》三部曲成本分别是有1.5亿美元、2亿美元、2亿美元。诺兰执导的《蝙蝠侠》三部曲成本也很高,分别为1.5亿美元、1.85亿美元、3亿美元。

那时,除了漫威有金主迪士尼支撑可以每年上映多部超级英雄电影以外,陪跑的华纳和索尼每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中间都会有一到两年的间隔。上面提到的《蝙蝠侠》三部曲从第一部到第三部中间隔了7年(2005年~2012年),《蜘蛛侠》三部曲从第一部到第三部中间也隔了5年(2002年到2007年)。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蝙蝠侠:黑暗骑士》里的希斯·莱杰

高成本加超长的制作周期能够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视听盛宴,但对于制片公司来说,这种生意有极大风险,而且不可持续。

索尼就在重启的《超凡蜘蛛侠》系列上就吃过这种亏,两部《超凡蜘蛛侠》花了4.6亿美元,但索尼基本没赚什么钱,还招致粉丝一片差评。所以索尼后来及时止损,和迪士尼共同开发蜘蛛侠电影。不过,索尼现在又打算单干了。(漫威索尼为钱“分手”,蜘蛛侠或将离开漫威电影宇宙?)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华纳也算超级英雄电影的“受害者”。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完结以后,DC本来可以成为华纳的下一个IP“富矿”。华纳确实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投资2.25亿美元拍了《超人:钢铁之躯》,2013年上映,结果票房只有6.68亿美元,按照电影分账的标准估计,华纳赚不了什么钱。2017年,筹备3年,投资3亿美元的《正义联盟》上映,结果票房只有6.57亿美元,这次毫无疑问亏了。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正义联盟》

《正义联盟》之后华纳开始缩减成本,缩短拍摄周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就是今年上映的《雷霆沙赞!》,成本9000万美元,从开拍到上映只经历了一年多。虽然票房只有3.64亿美元,但肯定赚钱了。

《小丑》可能成为DC电影宇宙的拐点

在过去,超级英雄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类型片,它和所有类型片一样都有一种固定的叙事或者套路。警匪片永远是警察和匪徒斗智斗勇。恐怖片里永远有一个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妖魔鬼怪。超级英雄电影最初的叙事就是拥有超能力的主角拯救世界。

但是近几年,超级英雄电影正在弱化这种固定的叙事,电影中其他的元素逐渐被凸显。

尤其是当制片方开始压低制作成本和缩短制作周期时,超级英雄电影肯定不可能成为明星扎堆,特效满天飞的“大片”。它会蜕变成一种披着超级英雄IP外衣的类型片——电影依然结合了某个超级英雄IP,但整体会偏向另一种风格。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小丑》中的华金·菲尼克斯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小丑》就是一部结合了IP的犯罪片。

《小丑》虽然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DC电影宇宙,但它可以被视作这种转型思路下的代表:制片成本只有5500万美元,这就是一部标准类型片的成本。电影没有过去常见的激光特效和满天飞的外星人。也没有明星,主演华金·菲尼克斯是好莱坞的实力派演员,平时非常低调。作为一部讲述小丑“诞生”的作品,导演没有参照DC漫画《致命玩笑》中那个“糟糕的一天”,而是另起炉灶,讲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致命玩笑》中的小丑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自述拍片初衷时,也承认只是借用小丑这个角色拍一部类型电影,“我成长于角色研究型电影盛行的70年代,受此影响,所以我就问自己,为什么不能用像小丑这样的漫画角色拍一部那样的类型电影。我觉得只要有一个好演员,我们就能创造出很特别的作品。”

在DC未来的电影规划中,我们也能发现这种有意的“类型片化”。预计2020年上映的《猛禽小队》成本约8000万美元,在这种成本的限制下,讲述小丑女的《猛禽小队》,预计大体会和《小丑》一样走犯罪惊悚片的路线。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猛禽小队》

尚在筹备阶段的《蝙蝠侠》也一样。导演马特·李维斯在采访中明确表示重启的《蝙蝠侠》将“聚焦于蝙蝠侠作为义警的初期故事,更大程度地去探索蝙蝠侠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的经历。”

这句话和当初华纳对《小丑》的描述--“探索一个被社会忽视的人,不仅是角色研究,而且是一个更广泛的警示故事”--基本差不多,他们的重点不在IP角色本身,而是要借着这个IP讲一个新故事。

低成本、高票房的“类型化”超级英雄电影

拥有漫威“变种人”IP的福克斯在早些年就尝试过将超级英雄电影“类型化”,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2016年,福克斯推出的《死侍》被评价为“反超级英雄电影”,因为主角死侍就是一个有超能力的混混,满嘴脏话。但这部电影对超级英雄电影的“反”,不仅仅只在角色形象上——它的预算只有5800万美元,但取得了7.83亿美元的票房。福克斯大赚了一笔。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如果拨开IP的外衣,《死侍》就是一部动作喜剧。《死侍》的主题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死侍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救女朋友。正反两方的超能力也不是“激光大炮”,死侍是不死之身,反派阿贾克斯是没有痛觉。因为超能力不够夸张,整个片子的打斗风格是近身肉搏和持枪对射,

《死侍》大获成功后,福克斯2017年推出的《金刚狼3》再次延续了这种思路。电影将大背景设定成变种人能力衰退,由此弱化了超能力的元素。因为是最后一部《金刚狼》电影,所以全片将重点放在了对金刚狼这一角色的塑造。整个电影的主线就是金刚狼告别过去,牺牲自己,拯救女儿,感情戏反倒成了重点。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最后《金刚狼3》以9700万美元的预算取得了6.19亿美元的票房,这也是整个《金刚狼》系列预算最低票房最高的电影,为整个系列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透过以上这些案例我们还能看出来,这些“类型化”的超级英雄电影,成功的压缩了制片成本,但丝毫不会减损票房。

因为IP电影的主要受众还是粉丝,他主要满足的是粉丝的IP情怀,所以电影最终是以特效满天飞的“大片”呈现,还是以普通类型片的方式呈现已经不重要了。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小丑》中的华金·菲尼克斯

对于制片公司来说,这样的诱惑难以抵挡,所以“老大哥”漫威也开有意向往这方面尝试。

漫威过去拍摄的超级英雄电影一直在延续高成本的传统,基本每一部电影的制片成本都在1亿美元以上,但在“无限传奇”结束后,漫威掌舵人凯文·费奇也在尝试做出一些改变。

在此前公布第四阶段消息时,凯文·费奇就特别指出,未来的《奇异博士2》会成为漫威电影宇宙中第一部恐怖片。

DC《小丑》口碑爆棚,这部低成本电影,是DC电影宇宙的拐点?

另外《黑寡妇》的独立电影也不会是传统意义上的超级英雄电影,因为黑寡妇的设定就是一个没有超能力的特工,它更有可能是一部动作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