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很早就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吃饭,似乎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意义。

大部分宝宝一开始对吃饭充满兴趣,积极主动的配合妈妈们学习。可当孩子学会后,总有一部分“叛逆者”跟父母斗争,就是要喂,你怎么着。还有一些爷爷奶奶看着孩子吃得脏兮兮,还掉饭粒,开始有了恻隐之心,从此让孩子踏上了张嘴吃饭的生涯。

其实每个人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着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离入园的时间越来越近,孩子自己吃饭的问题就摆在眼前,需要解决。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到1岁就完全自己吃饭,而有的2岁了还不会?实际上这跟大人的态度有关。

很多宝宝在10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抢勺子,他们用行动表达自己想使用勺子的想法。刚学习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把饭桌弄得乱七八糟,饭菜掉得到处都是,这些都很正常的,我们只需要平常心对待。当然孩子若表现出不想学习时,家长就要放弃了,不要强迫,逼着孩子学习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吃得越好,他们就更有信心自己动手。但那些一直被喂吃饭的孩子,越大就越难以摆脱。等到了2岁,若还没有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家长也要放手给他们实践的机会,毕竟上幼儿园这是必备技能。

学习初期, “专位不专人”。

在固定的位置放置属于他自己的宝宝椅。一开始孩子会很排斥这个约束他的餐椅,但是不满几次,慢慢也就接受了。每餐谁有空谁喂,没必要次次都是同一个人,这样会使孩子产生较强的依赖性。

吃饭也需要仪式感。

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忙碌,即使回家,很多爸爸们都沉迷于游戏中,饭点也不准时上桌。一家人一起吃饭,这是增加家人情感的机会。轻松吃饭的气氛也会带动孩子积极性。

不吃不强迫,远离特殊待遇。

很多孩子总会有一阵子不想吃饭,或者零食吃多,再或者挑食。在这方面,我就是个放养妈妈了,孩子不吃不强迫,省得他产生逆反心理。只是在下顿饭之前他没有机会与零食见面,最多只有牛奶。尤其孩子生病的时候,偶尔喂个一两勺,就鼓励孩子自己吃。他们这个时候食欲方面肯定会减少,适当的鼓励和打亲情牌,让孩子尝试自己动手能让他们稍转移下注意力。

适当鼓励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一次又一次的表扬。这些表扬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使他们学得更好,更早的完成。但是,表扬不宜过多,一餐最多表扬个一两次也就够了,过多容易勾起孩子的表演欲望。

已经独立,再不喂食

当孩子已经掌握吃饭技能时,家长就不要再喂了。不要说什么孩子吃饭掉米粒、吃饭慢这类的借口,我们大人都不一定顿顿不掉米粒。人无完人,不需要要求过于完美。

对于2岁以上习惯喂食的宝宝来说,家长更要有耐心去引导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宝宝处于一个“叛逆期”,情绪分分钟就爆发。我们可以假装忙碌,让他先自己吃,但是他一叫喊要喂的时候,还是赶紧回来吧,不然小牛脾气说来就来。

学习需要过程,没有什么可以一蹴而就。孩子离不开父母的步步引导,慢慢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