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中国机长》在创作之初也面临着改编电影类型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因素,比如观众对于这一真实事件的了解,知道电影的最终结局,几乎没有任何的悬念可言。《中国机长》能够利用15个月的时间,成功还原这一惊心动魄的民航奇迹事件,本来就已经是创作中的一个奇迹了,同时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为电影报之以掌声,这是对电影创作的最大支持。

9月5日,《中国机长》以2.4亿的票房实现了弯道超车,获得了单日票房冠军。

上映7天16亿,这样的好成绩不仅得益于电影的精工细作,也得益于电影创作中对真实事件的高度还原和对“专业”的敬畏!

01,“不怕故事感动,就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曾经有一份调查,有90%以上的观众面对相似的社会事件时,都会想到观看过的相似影片。

通过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影响到人们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二次传播,大大促进了对于事件本身的关注和影响力,达到了社会与经济双重效应的结果。

一方面,改编电影需要用影像的手段来还原和记录真实事件,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对整个事件的呈现来表达对社会事件的某种批判或赞美。

所以,大众对真实改编电影的要求比其他类型的电影更为谨慎和细致。

02,

回顾以往的真实事件改编剧,大概呈现出了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改编力度过大,偏离正轨太多,容易变成了倍受吐槽的“魔改”;

第二种是太过于偏纪实,而缺乏一定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电影的娱乐和教化作用并没有实现,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反响力度,票房惨淡。

《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川航3U8633”万米备降事件进行改编的,通过了影像的形式,再度将这次事件拉回到了公众视野中。

这个新闻本身就有自身的传播力度和天然优势,容易增加电影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引发观众的共鸣,拉近了电影和观众的距离。

通过电影的艺术重现,去年的事件又一次上了热搜,中国机长以及航空乘务组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对大众具有相当大的正面意义。

当然,《中国机长》在创作之初也面临着改编电影类型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因素,比如观众对于这一真实事件的了解,知道电影的最终结局,几乎没有任何的悬念可言。

所以,《中国机长》尤其创作的局限性,那就是需要通过影像的形式既真实还原和抒发电影主题,还需要在观众既知结局的前提下做到最大程度的丰富剧情,吸引观众,这就要求主创人员们付出比其他电影更多的耐心,用心和细心!

03,

在《中国机长》创造之初,也是受到了专业人士的质疑的。

比如一张宣传海报被民航从业者们被指不专业,烤箱锁扣没有完全锁闭、餐车位搭扣不到位、服务台上放着毛巾等。

有的网站甚至指出了其中的bug,空乘人员的服装,餐车的位置等细节图。

对于民航人员来说,挑问题,挑刺是一种职业习惯,因为他们工作的高危性和特殊性,不允许有任何的疏忽,稍有不注意,便是用全机乘客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然而,官V马上站出来说话,这其实是一张走场的照片,非常感谢大家严格的“挑刺”。

这则言真意切的声明一出,民航从业者感动了。他们更是站出来说话:剧照虽然不完美,但反映出来的就是“他们生活中的真实样子”!

在“停机坪大表哥”的账号上,民航从业者这样说:

欧豪饰演的副驾驶检查完飞机之后的那一句“飞机是好的”,袁泉饰演的乘务长反复强调的“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请相信我们”,机长每天飞行前按规定去量血压、乘务组召开航前准备会、检查指甲,甚至飞行前乘务组检查应急设备、清点餐食,这些都是航空工作者的日常生活,何等的写实,何等的细心!

“川航3U8633事件”的原型机长刘传建也表示:

“剧组拍摄制作完后,让我去看一看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没想到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他们就把川航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拍成一部电影。”

对于电影来说,如果缺少专业人员的支持佐证,那么大多数的电影即使剧情在线,特效爆表,巨星云集,却也只能够落得个“误导观众”的罪名,也违背了电影创作的初衷和社会意义。

《中国机长》能够利用15个月的时间,成功还原这一惊心动魄的民航奇迹事件,本来就已经是创作中的一个奇迹了,同时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为电影报之以掌声,这是对电影创作的最大支持。

“穿云”片段的艺术加工

对于改编作品来说,如果没有必要的艺术加工和渲染,也会缺少一定的观赏性。

《中国机长》在艺术渲染中,加入了挡风板破碎的情况下,穿过积雨云的片段。

电影中,飞机前方有雷暴,中间云层被撕开一条缝,机长刘长健以精湛的驾驶技术驾驶着飞机从两朵云的中间缝隙“穿”了出去。

其实,这个情节是虚构的,在极端天气下,这样做是极其危险,不被允许的。航空史上因为极端天气而导致的事故很多,比如1977年美国南方航空242号航班,1963的泛美航空214航班等。

电影的处理方式,让机长的专业形象更为饱满和立体,增加了一定的观赏性,这也是电影中需要使用的渲染方式,尊重事实,毫不出戏。

04,

《中国机长》在对多元化语构建也发挥着积极的意义,从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国庆观影人群来看,这部电影对于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

众多的网络平台上各种的热搜和话题,让更多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其中,多元声音由此构建起来,这样的发声和讨论,也会对发挥着“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当遇到险情的时候,乘客尽量克制自己的行为和冲动,因为你的冲动很有可能“毁了全机舱的人”,相信机长,配合空乘人员,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空乘人员坐怀不乱,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却也承受着乘客的奚落和轻视,懂得尊重,懂得爱,才能够释放出更多的人性活力。

至此,比之其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得到了民航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双重肯定。这成了它最大的底气之一。

因为专业,所以牛气,唯其如此,《中国机长》也凭借过硬的实力,在之前最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一路逆袭,最终在10月5日拿到日冠,并成为国庆档冠军的最有实力竞争者!

我非常看好它的将来,你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