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店里人不多,我与老爷子聊了一会儿,才知道这家店做羊杂粉汤有近30年时间,从1990年就开始做羊杂,那时回民用的羊下水比较紧缺,供应不上,又不能断了食客的早点,思来想去发现羊杂里放粉条也是不错,食客一吃广受好评。美食的记忆,餐饮的起伏,能改善这些的人是食客,据说早起第一锅的羊杂粉最好吃,写一段文字,记录三十年的味道。

包头有一家三十年老店,“一碗羊杂粉”不知还能撑几年

内蒙古包头早餐羊杂粉丝汤

昨日,在好友老波头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魔都近200家关门店铺,也许再不会回来!》,静静读完,默默沉思。

半年时间,跟美食、餐饮这些词汇接触不断增多,大家从本质的吃,玩起了模式,后厨从掌勺也掌握了兵法。餐饮无论是创新还是守旧都应该回归到吃的本质,我这句话是认真对食客说的。

我是个偶尔起早的人,所以,偶尔才会到这家羊杂粉店吃个早点。小份6元,一碗羊杂粉,一个油饼,算是良心价格。

包头有一家三十年老店,“一碗羊杂粉”不知还能撑几年

内蒙古包头早餐油饼

开店的老爷子是个回族,带着白帽留着长胡须,也很健谈,每到见食客吃到半碗都会主动问询要不要再添点汤,吃油饼不能太干。

今天店里人不多,我与老爷子聊了一会儿,才知道这家店做羊杂粉汤有近30年时间,从1990年就开始做羊杂,那时回民用的羊下水比较紧缺,供应不上,又不能断了食客的早点,思来想去发现羊杂里放粉条也是不错,食客一吃广受好评。一碗羊杂粉就这样的诞生了。据说当时在包头市青山区自由路也是小火一家。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停业,去年盘下一新店,把三十年的手艺拿出来奉献给包头食客。

店是开了,食客却老了。曾经捧场的那些年轻人,现在都到了退休年龄,偶尔怀念这一口,便来吃上一顿。现在的年轻人,不认这种早餐,吃不习惯,还有一部分像我这种人起不来。6元一份的早餐,食客不够,撑起一家小店略有点难,老爷子也不知道能撑多久。

看着眼前的一碗羊杂汤,羊杂细丝,粉条带韧,漂红油而不干辣,姜蒜味浓郁,不敢恭维多好吃,也算得上一种老味道至少见偶尔来的老人还能忆起当年的滋味。油饼成为附属品,没回族油饼那种惊艳,也不夺那碗羊杂粉的风头。

美食的记忆,餐饮的起伏,能改善这些的人是食客,据说早起第一锅的羊杂粉最好吃,写一段文字,记录三十年的味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