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一直都是国庆档我最期待的电影没有之一。不仅仅是因为100亿影帝吴京的加持,更是因为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题材我太喜欢了。

然而上映后票房不甚理想,与《我和我的祖国》差距越来越大。很多网友对这部电影有诸多质疑,可是看完全片之后,我却相当满意。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是一段艰难困苦的历史岁月,这是一群让人肃然起敬的英雄队伍。

1960年,我国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可以说内忧外患。当时,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可以说选拔登山队登上珠峰,是解决争议的唯一办法。

当时的条件艰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登山队克服重重困难,老队长死在登山途中。他临终的遗言振聋发聩,我们的山,我们一定要自己登上去。

关于屈辱和拼搏

方五洲临危受命担任队长,但为了救队友曲松林相机跌落悬崖。我们登上了珠峰,却没有相机作为证明,仍然在国际上饱受争议。

方五洲被下放烧锅炉,心里究竟是憋了多少不甘和屈辱啊?没有相机拍摄珠峰峰顶,国际上仍然存在诸多声音。我们自己人也充满了不理解,饭都吃不上了,还登什么珠峰啊?

甚至方五洲去讲课时,有学生问,连攀登之神马斯洛都死在珠峰,我们究竟有没有登上峰顶啊?

争议、怀疑、遗憾、痛苦,整整折磨了方五洲十五年。这些年,他一直都没有放弃锻炼,时刻准备着再上珠峰。十五年后,机会来了。看到那封叫他归队的信,方五洲嘴里扒拉着饭,眼泪大颗大颗无声掉落,他真的已经等了太久太久。

关于爱恨交织、生死与共的队友情

方五洲和曲松林的队友情,不经意就让人看的泪流满面。

曲松林对方五洲,有着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当年,方五洲对他有救命之恩。可是,他的命保住了,相机却跌落悬崖、粉身碎骨。于是明明我国登山队登上了山顶,却得不到全世界的认可。

他对方五洲更有着深深地恨意。他一定在心里问了千万遍,为什么要救我?与其说是怪方五洲,他更怪自己。

75年第二次登顶,因为他的一意孤行,登山队不但没能登顶,而且损失惨重,李国梁甚至牺牲了生命。

曲松林抱着方五洲哭的像个孩子,他一遍遍的重复我错了,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很感动这两人的生死之交。他们可以把命交给对方。他们为了国家随时可以牺牲自己,却做不到眼睁睁看着队友死。

关于从头至尾都没能说出口的爱情

方五洲和徐缨之间的感情,特别能够打动人心。他们两情相悦,爱的真挚热烈。却因为登山事业,一次次的擦肩而过。

第一次登山前,方五洲就想表白,可惜最后他被下放,没能说出口。

第二次在废弃厂房,就要说出口的爱被轻易打断。

十五年后,徐缨成了气象专家,能够和方五洲并肩作战,却因为登山有那么多的艰难困苦,始终没有时间坦诚相待。

后来,方五洲终于表白了,徐缨却因为肺水肿永远离开人世。

有网友说,《攀登者》太过物化女性,徐缨只会谈恋爱,对登山毫无贡献。

可我想说,徐缨身为气象专家,多次不顾天气恶劣不顾身体状况为登山队提供可靠天气预警。在关键时刻冒死上山为登山队提供了最佳登顶时机,让他们躲避了暴风雪的袭击,这还不是为登山队做贡献?

她恰恰是因为太尽忠职守,所以才英年早逝,失去了此生挚爱,更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关于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攀登精神

方五洲和曲松林是第一代登山者,李国梁和杨光就是新一代的登山者。登山精神,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

曲松林对李国梁近乎变态的严格,是珍惜李国梁这样的好苗子,希望他能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相机,成功登顶,完成曲松林未完成的使命。

而在第二次登山失去一只脚的杨光,最后依然凭借强大的毅力重上珠峰。

一代又一代的珠峰精神,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是永不服输、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是代代传承、开拓创新的果敢精神。

1975年5月27日,登山队克服了低温、缺氧、雪崩、风暴等重重危险,第二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准确测量出珠峰高度为8848.13米,被称为中国高度。在第二高度留下的阶梯,也为所有登山爱好者留存至今,史称中国梯。

这部电影由李仁港和徐克倾力合作,多角度全方位再现珠穆朗玛峰的威严壮丽。吴京、张译、章子怡、胡歌等演员演技入木三分,将角色刻画的饱满生动、感人至深。特效制作也惊险异常,看的人紧张刺激。

总之,这真的是一部被忽视的好片,值得大家好好观赏,也希望《攀登者》可以取得更耀眼的票房成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