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的覆灭总会引来老百姓的怀念。中国的老百姓常怀感恩之心,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前朝政权带给老百姓一个稳定和平的生存空间,就这个方面而言,寻常百姓都会对它感恩戴德。再者,天下百姓千千万,君王之恩虽不能惠及所有人,但即便有万分之一的百姓受到前朝君王的恩惠,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毕竟中华百姓对皇帝的要求太低,分田免税、大赦天下、开仓济民等,都能成为帝王施恩天下的措施。

百姓的心思是单纯的,他们一点点的怀恩之心,都可能被有心之人利用,使之成为前朝复辟的群众基础。对于这一点,古之君王甚是重视。就比如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满清二百来年间,始终担心有一天汉人会将满清政权赶出山海关,赶到他们的老家辽东一带。所以大清朝只敢定都北京,政治中心跟军事中心从来不敢过渡南迁,即便江南地区远比中原地区要富庶宜居的多。

要提防汉人反扑,光防是肯定不够的,还要安抚。元朝和清朝是中华历史上唯二的两个大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国祚不过百年,清朝远胜元朝。究其原因,女真人的安抚措施要比蒙古人温柔的多。表面上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实际上李自成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满清才是大明朝的毒瘤。满清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他们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堂而皇之地入主北京城,打跑了李自成,就忘了报仇的誓言,反而企图染指大明的整个江山。

天下已定之后,满清也没有掉以轻心,他们给予已故明朝皇帝们很高的礼遇,完整地保留了明十三陵,还派人日夜守护大明皇陵,以免遭歹人破坏。当然这都是作秀,然而即便是作秀,满清的皇帝也做的十分到位。大清自康熙皇帝起,便宣扬满汉一家,康熙为了促进民族融合,把明太祖朱元璋捧的老高了,康熙一生数下江南,每次路过南京,必然要去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并且对朱元璋行跪拜大礼,简直比对自己的父亲顺治还是尊敬。

可是这能是真情实意嘛?老百姓自然不会想那么深,新主子和旧主子如此情真意切,百姓只会感性的认为新主子也是善男信女之辈,皇帝仁义,民心自然就有了。可惜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你想啊,康熙祭祀朱元璋,却为何对朱家子孙穷追不舍。清朝初年出了个朱三太子案,理论上讲朱三太子也是朱元璋的子孙啊,可为何康熙铁了心地追杀朱三太子,难道朱三太子身上不是流的朱元璋的血脉吗?康熙能在朱元璋陵前哭出眼泪,也能在朱三太子的人头前狂笑不止,前者是鳄鱼的眼泪,后者才是真情流露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