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传说解释了华佗墓与许昌城为何相距10余公里。这通石碑是目前能证明许昌华佗墓的历史依据。

无论是医学界还是普通民众,

对于“华佗”这个名字,

可以说是耳熟能详,闻之起敬。

“神医”华佗在许昌更是妇孺皆知,

因为这里掩埋着这位老人的尸骨。

“神医”长眠与此,许昌华佗墓比全国其他地区的更具真实性!

清代碑刻 是华佗墓的物证

许昌华佗墓位于城北12.5公里的苏桥镇石寨村西南石梁河畔,墓高约4米,占地361平方米。

2009年,华佗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乍暖还寒的春天,记者与建安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一道来到苏桥镇探访华佗墓。

走进石寨村,远远望见一处高高的仿古砖砌门阙,上书“华佗墓园”四个大字,大铁门敞着,迎接着四方访客。

墓园里有一座新建的汉白玉华佗塑像,祭拜亭上一副对联分外醒目:“悬壶济世为苍生,妙手回春行大德”,炉内香火旺盛。

墓园深处,立着10余通功德碑和一座墓冢。建安区文管所所长贺彦伟介绍:“这就是华佗墓。墓前石碑是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所立,碑额楷书‘汉神医华公墓’六个大字。这通石碑是目前能证明许昌华佗墓的历史依据。”

伫立一代神医终栖之地,遥想其传奇的一生,来访者无不肃然起敬。

华佗,名旉,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年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不求仕途。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针灸、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三国志》《后汉书》中对此都有评述。

他首创手术麻醉药“麻沸散”,比欧美发明乙醚麻醉获得成功早1600多年。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他还创排了一套健身操“五禽戏”,教大家练习,强身健体。华佗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因其医学贡献巨大,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后人多用“神医”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多地修有华佗墓,许昌的更具真实性

贺彦伟介绍,华佗墓现高约4米,占地361平方米。墓前碑楼内的石碑高1.6米,碑文15行35字,简述了华佗的生平及修墓经过。该碑为许昌医界人士黄绅、吴森、颖若等捐资刊立。

华佗墓四周有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环植松柏。1993年,许昌华佗墓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208年,华佗被曹操杀害,死于狱中,这在许昌是有历史记载的。”贺彦伟说,“但凡与历史名人相关,多地就会产生争论,安徽亳州是华佗的出生地,徐州是他的游学地,许昌则是他被曹操征召和杀害之地。全国现存的华佗墓多达8座,分别在亳州、华山、扬州、徐州、沈丘、洛阳、项城和许昌,文物界普遍认为,最靠谱儿的华佗真墓应在许昌。”

贺彦伟说这是有佐证的。距华佗墓不远,有个村子名叫滹沱村,传说当年曹操要杀华佗的消息传到该村,全村人痛哭不已,这个村子被唤作哭佗村,后来为了避嫌改为滹沱村。还有一个传说,是华佗之妻携二女来许寻夫,行至该村闻听华佗已死,三人痛哭不已,遂留于此地,一女嫁于此地李姓人家,当地李姓人家至今还有祭奠华佗的习俗。距此地约10公里的长葛市也有一个滹沱村,据说是华佗另一女儿的婆家所在地。

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因患严重的头疼病,慕名将华佗召到身边为其医治。华佗认为曹操的病需要打开头颅动大手术,多疑的曹操认为华佗想趁机杀害他,便以刺杀的罪名将华佗关押(还有一个说法是华佗不愿只为曹操一人服务,佯称其妻身体欠安长期滞留家乡不返,曹操动怒,将其投入监牢)。

“当时,曹操把犯人囚禁在军营中,华佗墓南两公里就是军营,有一名狱卒同情华佗,帮他逃出监牢。曹操发觉后立即派兵追捕,一直追到许昌城北石梁河岸边,华佗被杀害于此。这个传说解释了华佗墓与许昌城为何相距10余公里。”贺彦伟说,群众敬佩华佗的人品和医术,每逢清明时节,来扫墓的人络绎不绝。

麻沸散与刮骨疗毒的传说

麻沸散由华佗创制,用于外科手术。关于这种麻醉药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段悲惨的故事。

相传,华佗常给人动手术,患者的痛苦使他痛心不已。

一天,华佗有位朋友从泰山回来说,他到泰山半山腰时,口渴难忍,吃了一种红色的草果,谁知吃过后浑身麻木,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已是半夜了。华佗一听,心想,如果拿这种草果给需要开刀的人吃,病人不就不知疼了吗?华佗问朋友,草果长在什么地方、啥模样,并一一记在心里。

第二天,华佗准备去找这种草果,8岁的儿子沸儿非要跟他去。华佗拗不过孩子,就带着他去了山东。

华佗按朋友所说,在泰山上找到了这种草果。但能否像朋友说的那样,吃了就浑身麻木,失去知觉呢?那必须得试一试。他拿起一个草果,对儿子说:“沸儿,我想试试这药的效力怎样,要是我失去知觉,醒不过来,你就下山请几个人把我抬下去,免得在这儿出危险。”沸儿说:“爹,让我试吧,我年纪小,要是吃了药醒不过来,你把我抱下山就行了。你是医生,要是这药有毒,你还能给我治呢。”华佗听儿子说得有理,就答应了。

一连吃了十几个,沸儿却一直表示不麻。华佗怀疑朋友说了谎话。这时,沸儿却忽然把头一歪,躺在地上睡着了。华佗高兴极了——这草果真能使人失去知觉呢!

华佗抱着沸儿下了山,住在客店里,买了好吃的东西等儿子醒来吃。到了半夜,儿子还没醒来。原来,沸儿吃了过量的草果中毒死了,华佗放声大哭。

后来,华佗用这种草果与几种草药配成了麻药,并将其应用到手术中。这药是沸儿用命换来的,为此,华佗给药取名为“沸儿汤”,即著名的麻沸散。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情节。关羽在襄阳之战中,右臂为魏军毒箭所伤,伤口肿大,十分疼痛。华佗为关羽医治,关羽在不用麻沸散的情况下,任由华佗割开伤口,用刀片刮掉骨头上的毒液,仍神情自若地与人下棋。这表现了关羽惊人的毅力和华佗高超的医术,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麻沸散与刮骨疗毒都是民间传说,并无史料记载。华佗医术高超,可惜没有留下著作传世。据说,华佗临死前,曾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告诉他:“这书可以用来救人。”狱吏因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讨来火把书烧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