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态化举办新闻发布会,充分展现了尊重常识、尊重科学的理性精神,相关专业的发言人集中解读民众关心的问题,实事求是、态度坦诚、言之有情,在极大满足民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检阅新闻发言人能力和各部门工作状态、业务水平的平台。应以此次疫情应对为契机,在深思问题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建设,以真诚的态度接受民众监督,推动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原标题: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定心丸

  来源:学习时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工作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是避免恐慌、减少谣言、稳定社会情绪的最好方式,信息公开是最好的定心丸。

  信息依法公开,才能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面对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各种未知情况导致民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信息就是生命,公开是最好的预防。让民众及时、准确、全面知晓疫情信息,才能树立更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如何在依法保护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隐私权的同时,依法满足利益相关民众的知情权,消除恐慌焦虑心理、维护社会稳定,各地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1月30日,在不泄露病人隐私的前提下,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公布了第一批确诊病例在发病期间居住的小区和活动的场所;北京市从2月6日开始在之前每天更新各区确诊病例人数的基础上,公开确诊病例所在的小区,并通过12345市民热线及时回应市民关切,消除了市民的恐慌心理。事实证明,公开才能脱敏,政府信息越公开透明、民众情绪越稳定。

  信息及时公开才能避免信息不透明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果不依法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就会导致各种小道消息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社交媒体快速传播,越传越走样,造成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的局面。谣言满天飞引发的信息危机产生的各种次生灾害,还会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极强,民众的理性源于信心,信心源于政府能够做到第一时间信息公开。全媒体时代,政府只有及时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准确发布疫情信息,才能让信息走在谣言前面、让谣言无处遁形。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在出现第一个确诊病例之后,于2月1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对社区居民发布的温馨提示,情况说明清晰透明,既表达了对确诊病例的关心爱护、通报了街道的相关工作,又传递了防控疫情的信心,有温度有爱心,获得社会各界普遍好评。事实再次证明,谣言止于公开。

  信息公开实事求是、态度坦诚、言之有情,展现尊重常识、尊重科学的理性精神,才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疫情暴发以来,从1月22日至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分别召开了多场相关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月15日在湖北武汉举办了近年来的首场京外发布会,并于2月20日在当地举办了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各省市也根据当地疫情的发展变化,分别举办地方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常态化举办新闻发布会,充分展现了尊重常识、尊重科学的理性精神,相关专业的发言人集中解读民众关心的问题,实事求是、态度坦诚、言之有情,在极大满足民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检阅新闻发言人能力和各部门工作状态、业务水平的平台。

  非常时期,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乐于见到求真务实、透明高效的硬朗作风。一场简短的新闻发布会,既是传递权威信息,倾听民意、动员社会的桥梁,也是展现领导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的窗口,更是对治理能力的一种倒逼。与以往不同的是,许多新闻发言人全程站立发布信息、回答提问,发布内容直奔主题,讲短话、讲干货,有条不紊、直达民心。这种新闻发布的站立姿态,每场发布会总时长不超过30分钟,向民众传递出求真、务实、高效、亲民的行政作风,让人耳目一新。当然,疫情暴发以来,也有个别地方的发言人暴露出业务不熟、重要数据情况不明,低头念稿、打官腔、推卸责任、答非所问等问题,在仓促应对外界质疑的同时,因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充分,数据禁不起推敲,引发舆情次生灾害,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应以此次疫情应对为契机,在深思问题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建设,以真诚的态度接受民众监督,推动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及时、准确、透明关系到我们能否尽快打赢这场战役。只要我们依法及时公开相关信息、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就能有效阻止事件危机演变成信任危机,从而形成“信息公开—民众知情—政府善治—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可见,信息公开并非简单的传播学命题,而是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关键要素。

责任编辑:霍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