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莞劲胜智能制造车间,技术工人在用电脑控制自动化设备的运行。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日前,东莞910家协同倍增企业亮相,与286家“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形成高质量倍增企业群。随着“倍增军团”持续扩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倍增计划”在全市全面铺开,破解企业集约化发展瓶颈。

当前,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工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重新焕发发展新动能。东莞市经信局8月1日在官微发布今年1月至6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上半年,东莞先进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5.17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全省高1.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2.9%,比去年年底提升2.4个百分点。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东莞将以“倍增计划”为抓手,加快建设智造强市、数字强市、绿色制造名城,用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支撑。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叶永茵 策划/统筹:靳延明

1 全域倍增再提速增强服务企业“保姆”意识“利扬芯片希望解决新厂区变压器增容的事情”“金龙珠宝由于土地问题无法扩产”“超盈纺织希望调整容积率扩大生产”……在东莞市经信局信息中心的电子大屏幕上,“倍增计划”试点企业提交的问题一目了然。在企业提问的下方有一层层办结、反馈的流转“痕迹”,若发现不合理情况,平台将会纠偏或者发督办件。

自去年东莞提出“倍增计划”以来,从总部经济、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等6大路径发力,市镇两级密集出台涉及政策、产业、土地、资本、人才等方面161份细则与措施,以最大决心和最强力度支持企业倍增。

在“倍增计划”引领下,东莞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了一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倍增计划”试点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2.4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内资企业增长16.8%,外资企业增长3.9%。协同倍增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9.01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内资企业增长30.2%,外资企业增长14.3%。

在全面总结东莞“倍增计划”前期实施成果的基础上,东莞积极推进“全域倍增”的步伐。5月18日,深入推进企业高质量倍增发展现场会上透露,“倍增新10条”将实施协同倍增,计划选取1000家以上企业纳入协同倍增企业库,建立市镇联动财政机制,对于协同倍增的财政支出,园区、镇(街)按标准承担50%扶持资金,市财政同步配套50%资金,切实形成扶持合力,推动全市倍增。

“倍增新10条”在原来“倍增20条”的基础上,新提出包括全面放宽“工改工”、全方位全流程诊断、发放倍增服务卡等10条政策措施,以点带面形成高质量倍增的发展浪潮。

东莞今年将加速兑现土地、资本、人才等倍增政策红利,用好专业服务资源池、产权补办、并购重组基金等一揽子创新举措,以倍增扶持拓宽企业成长空间,实现优质供给高质量倍增提升、实体经济高质量倍增突破。

东莞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东莞将深化企业服务体系改革,增强“企业娘家”和“企业保姆”意识,切实把握企业发展诉求,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体验。通过完善大数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整合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推动200多家企业通过线上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滴灌式”精准服务。

2 支持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正是东莞近年持续努力的方向。

2018年,东莞将利用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加速从制造生产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奏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交响曲”:

第一重“交响曲”——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战略。立足于现有制造业,以强化“智”的方向、打造“全”的要素、形成“链”的循环三大核心要领下,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配置社会资源,补足产业链的关键和缺失环节,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战略。

第二重“交响曲”——大力推进产业补链强链。建立新经济招商体系,整合全市招商资源,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围绕东莞重点发展的产业,大力实施补链招商、强链招商和扩链招商。以需引供,以电子信息产业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项目落地。

第三重“交响曲”——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通过城市精细化管理倒逼产业升级,推动一批燃煤企业淘汰关停或改造,打好“蓝天保卫战”,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东莞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6.01亿元,同比增长7.9%,工业增加值总额与增速均在珠三角九市排名第四。

谈及东莞制造业的未来,东莞市经信局负责人说,东莞将扎实推进相关政策,在有限空间里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方面要以“存量提质”的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倒逼传统产业成长,促进其在新的约束下重新配置资源;另一方面,以“增量选优”培育先进制造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大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创新加速新动能崛起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针对东莞产业整体水平不高,面临着高端制造回流和低端市场分流的“双重挤压”,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有待提升,不少莞企纷纷谋求转型,瞄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前沿产业,以战略变革、产业体系重构,锐意开创发展新局面。

浩瀚的太空中,由广东中科遥感技术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遥感”)与中国航天集团共同合作开发的“遥感集市”正在翱翔,中科遥感副总经理司艳红告诉记者,"遥感集市"如今已经实现量产,市民可以通过"遥感集市"看到由国产高分系列卫星获取的遥感地图,空间分辨率可达5至8米,比谷歌地球开放的数据权限更大、更新频率更高。”

当“遥感集市”向陆地传回地图的同时,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手机壳正在从位于东城劲胜智能的“无人车间”里“出炉”。此时,中创智能总经理黄河远在海外参展,却心系车间的生产情况,他拿起手机就能清晰看到“无人车间”每台机器的生产效率、产品的良品率、刀具的寿命。“去年,劲胜智能从生产制造型企业变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大数据为企业定制智能解决方案,目前,企业正在规划将这套"无人车间"复制到全国各地。”

从遥感集市到无人车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和产品的方方面面,不断引领产业高端化潮流,成为推动东莞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大引擎。

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东莞产业体系的新支柱。今年东莞将积极构建“1+N”工业互联网平台,包括市级工业互联网工作平台,以及“N”个企业通用性平台。

在具体部署上,东莞将打造协同发展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进中小微企业基础上云改造,支持龙头企业全生产流程上云发展。推动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培育一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贯标企业。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实施一批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继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通达世界、国内一流的现代信息通信枢纽。

数读2018年上半年东莞制造

质量效益

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8.8%,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3.9%。工业企业单位成本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68元,同比减少1.11元。

工业规模

东莞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6.01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6.2%)高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额与增速均在珠三角排名第四位。

工业结构

东莞五大支柱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7.79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从电子信息制造业来看,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增速比一季度提升8.8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为35.5%,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1.8%。

增长动能

东莞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45.17亿元,增长10.3%,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8.67亿元,增长12.5%,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分别达到52.9%和39.1%,比重分别比一季度提高2.0个和2.1个百分点。

内资引进

引进内资制造业项目及投资额增幅表现突出。今年上半年,东莞引进内资制造业项目759宗,同比增长18.22%,其中25宗新引进5亿元以上投资重大产业项目中,有20宗属于制造业。

上半年新引进制造业项目协议投资金额370.13亿元,同比增长32.42%;实际投资金额174.81亿元,同比增长23.51%。

作者: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