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唱《红灯记》戏中用的道具红灯,那可不是用纸糊的灯,是在搬道房上班的铁路职工借回的信号灯,农民演员张海涛扮演的李玉和一出场亮相,剑眉上扬,气宇轩昂,右手提着红灯,唱道:“手提红灯四下看,北满派人到龙潭。南街套戏时,渑池县曲剧团的团长是南街人,他把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马琪、周玉珍派来作导演,经名家之手,演员们的唱腔和动作都有模有样。

张沟村的两台戏

文/张英伟

说起张沟村的戏,那在六七十年代,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张沟村有两台戏。以村大队部为中心,大队部以南的区域叫南街,以北的区域为后街,南街唱的是曲剧,后街唱的是蒲剧。每逢过年或庙会,村里的两台戏是你唱罢来我登场,较着劲唱,比个高低,这可喜煞了前来看戏的人,他们无不兴奋地说:“两家憋着唱,这戏有看头。”

01

套 戏

每年一跌进腊月边,南、后街的两个剧团都开始忙着过年唱戏的事。唱戏之前要先套戏,也就是排练戏。两个剧团都是起伙做饭,各个小队给补助一些钱粮,从各家各户再筹集一些,选二三孔窑洞,垒起火槽,这窑洞既是演员聚餐的地方,也是套戏的场所。套戏都从外边请有师傅,专门给演员们引导唱腔,纠正动作。南街套戏时,渑池县曲剧团的团长是南街人,他把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马琪、周玉珍派来作导演,经名家之手,演员们的唱腔和动作都有模有样。后街蒲剧团的排练是从山西请的师傅姓杭,当时这个师傅兼管着张沟、杜家、甘涧、付村等5个村庄的蒲剧排练,戏路颇深,要求严格,很受人尊敬,最后这个师傅病故于渑池,葬在甘涧村。两个剧团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排练,演员们记住了戏词,动作熟练,为春节上演作好了准备。

02

唱 戏

村里的戏台是个两层高的旧戏楼,位于老学校院内。从正月初一开始,按照抓阄的顺序,两台戏轮流上演,一直排到正月十五六。戏报一出,十里八村,男女老少都来张沟看戏,通往村外各条道路上的人络绎不绝。村外的人投亲靠友,晚上住下,第二天接着看。校院内的操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每场戏在开戏前,台上锣鼓场面间隔着紧急打三遍之后,就正式开戏了。

南街唱的曲剧现代戏居多,主要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掩护》、《游乡》等,古装戏有《秦香莲》、《四下河南》等。唱《红灯记》戏中用的道具红灯,那可不是用纸糊的灯,是在搬道房上班的铁路职工借回的信号灯,农民演员张海涛扮演的李玉和一出场亮相,剑眉上扬,气宇轩昂,右手提着红灯,唱道:“手提红灯四下看,北满派人到龙潭……”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机智,不怕艰险的英雄气概。女角张焕英扮演的李铁梅一出场,高擎红灯,唱着“高举红灯闪闪亮,照我爹爹打豺狼,祖祖辈辈打下去,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表现出了革命后代意志坚定,英勇斗敌的坚强决心。那闪闪的红灯,铿锵有力的唱腔,既烘托了人物形象,又大大增强了舞台效果,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后街唱的古装戏偏多,剧目有《铡美案》、《金沙滩》、《玉虎坠》、《黄鹤楼》等。现代戏有《三世仇》、《穷人恨》等。《铡美案》中当演到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千里进京寻夫,陈世美中状元已招为驸马,不肯与秦香莲母子相认,并派人杀害妻儿一节时,扮演秦香莲演员的人叫张二朝,男扮女装,他的唱腔哀惋悽恻,悲痛欲绝,台下边的女人们也纷纷撩起衣襟擦着眼泪,深受感染。当包公秉公铡掉陈世美人头落地时,台下观众无不惊骇解恨,拍手称快,剧情伴随人们的情感都达到了高潮。

演员唱戏的基本功是要记住戏词的,可有的演员年龄偏大,或上场心慌,往往会唱着唱着忘记了戏词,这就需要后台的人在幕后提词,常可看到提戏词的人站在二道幕的出场处,整个身体的轮廓使幕布向外凸出。有时提词的人声音过大,台下的人都听得见。甚至有时还闹出笑话。

有一次,一个唱包公的演员正唱着却想不起下面的戏词了,他在台上转着圈,唱道:“嘿嘿,我忘戏词了,我忘戏词了,快快提词来!”幕布后的人赶紧给他提词救场,也引起台下人阵阵笑声。蒲剧演员有个叫张三拴的人,当时有50多岁,虽然不识字,可记性超强,唱戏时从来没忘过戏词,还能记住别人的戏词,当同行对接不上时,他还给同台演员小声提词救急,大家都佩服他的记性,称他为“奇人。”

台下的小孩们可不是专心来看戏的,他们照样在大人丛中追逐、嬉笑、打闹,戏院旁火苗窜的老高的炉灶上刚出锅的包子,还有那货郎担中的梨膏糖、花米团和小玩具,则是他们的念想和奢望,驻足停留,团团围住,久久不肯散去。

村里的两台戏不但在本村上演,还应邀到外地巡演,受到好评。在那物质文化比较匮乏的年代,两台戏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和满足。

03

合 戏

村里并存的两台戏,互相竞争,比出技艺,带来人气,但因为争戏台,争观众,也曾有不和谐的时候。记得一次南街正在演出时,电路被人为停电了,致使演出中断。后来一次蒲剧演出时,南街却在街上扮演倒骑驴,踩高跷,吸引走了不少观众。为了稳住观众,后街再唱戏时,本队社员只要去看戏,给记工分。两个剧团闹矛盾的事公社领导知道后,对两个剧团的团长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进行了行政干预,公社分管文化宣传的干事带来了公社研究的意见,宣布村里的两台戏合二为一,改唱豫剧。但在实际排练中,演员们已形成习惯,一张口又唱回各自的腔调,很难统一起来。这样合住不到一年,又各自分开唱了。只是在公社干事的协调下,两个剧团在戏台的占用、时间的安排上更趋于公平合理些,严禁互相干扰拆台。这样村里两台戏又分开演了下去,持续到七十年代末。

张沟村的两台戏,随着电视新媒体的逐步普及,进入八十年代初期已日渐衰落。如今有的老艺人已经离世,有的演员年事已高,年轻人又大多外出打工,致使村里戏曲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现在每逢庙会,还需要从外地请剧团来村里演出,村民心里未免有些缺憾和落寞。现在国家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传统文化振兴是提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我们有责任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多么希望传统文化不再忧伤,而是在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行。也多么希望村里的两台戏能重展新姿,互相包容,切磋技艺,争奇斗妍,传承民族文化,讴歌新的时代。(作者系仰韶镇张沟村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