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 inline="0">

摄影:王剑锋

明嘉靖年间(1522—1566),郑若曾就靖江盗匪频出,在江防兵书《江南经略》中这样分析:“靖江之去江阴也,凡四十里,而新涨沙在半涂焉。到了晚清,清廷策划长江防务时,一定程度参考了陈子龙的江防论,开始重视起靖江。

<div><p>靖江处在长江下游北岸,隔江与江阴相望,素称险要。早在明代滕昭奏请靖江单独成县时,就曾以“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言明靖江地理位置的重要。明代靖江成县之际,也是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时代。长江流域,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水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p><p>从靖江出发,渡江向南,即可抵达富庶丰腴的江南之地;顺长江向东,可直达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之地上海;在战争时代,军舰由此溯江向西,则可直接切断南北大运河的长江通道;由靖江向北,则是一马平川、物产丰饶的苏中大平原。可以说,靖江优越的地理位置,堪称连接长江南北的中心地。</p><p>正因其居于江海交汇,地理位置险要,又有江中沙洲可供停留,历史上靖江常被江中各路盗贼利用。他们以江中沙洲为基地,利用发达的水路系统,四处出没,沿江劫掠。</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c1e22cb11a14f17ad7112d202d802ab" img_width="436" img_height="278" alt="谈起鸦片战争,不得不提的是这座&quot;第一江防&quot;城市"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摄影:王剑锋</p></div><p>明嘉靖年间(1522—1566),郑若曾就靖江盗匪频出,在江防兵书《江南经略》中这样分析:“靖江之去江阴也,凡四十里,而新涨沙在半涂焉。贼遁于此,至县瞰人贫富,不时入劫。江中之贼,亦多出此。”实际上,早在靖江建县之初,政府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还专门在新港设巡检司,配备弓兵80 名往来巡逻。然而区区80 名弓兵,并不能肃清靖江江面错综复杂的状况。</p><p>嘉靖朝时,以黄艮为首的江寇团伙,就占据靖江江面上的沙洲,“聚众数百人出没江洋,劫掠商旅”。明嘉靖十九年(1540)三月,黄艮、秦璠率盗舟数十艘,从靖江出发,溯江而上,在江上劫掠商船,官方的漕船也被夺去七艘,运卒数百人被杀。此事震动朝野上下,嘉靖帝大怒,出动水师围剿才得以平息。不只江寇,倭寇也曾是横行于靖江江面的不稳定因素,他们烧杀抢掠,给靖江城造成了极大损害。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曾进入靖江,杀掳靖江民众两千余人。</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d49cbbda846e4c5b91b6971d751a95e5" img_width="871" img_height="615" alt="谈起鸦片战争,不得不提的是这座&quot;第一江防&quot;城市"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摄影:戴红章</p></div><p>靖江不“靖”,也让当时的人思考其原因。明代蔡献臣在《清白堂稿》中,专门讨论了靖江江寇的成因及难以剿灭的缘由。蔡献臣认为,举家逃亡江中为盗寇者,多是苦于盐禁太严,“大抵江中劫人者,皆盐徒也”。从地理因素来讲,靖江江面上诸多沙洲,容易出没,且处在商船必经之路,是以江寇潜伏各沙之上,等待机会出击。官兵出动重兵前来时,江寇则隐去;官兵退走后,江寇再次出动,如风影一般难以捕捉。</p><p>明崇祯年间(1628—1644),靖江知县王叔杲认为,靖江孤悬江心,四面受敌,面对江寇时,必须泰兴、江阴二县配合,各发兵船数只,会同靖江兵船,共同勠力,协作应对。王叔杲提出,应该根据靖江的地理情况,在东南、东北二处要害河港,开浚挖深,屯泊兵船,同时操练民壮,以一半在城防守,一半在外江岸巡缉,“如此则战守有合,贼寇无飞渡之理”。王叔杲是从战术上考虑了靖江的防御,明代陈子龙则在对长江整体战略防御进行规划时,言明靖江的重要性。他在其著作《明经世文编》中指明:崇明岛可以控制长江水口,乃是江防第一关键,“靖江、江阴其第二也”。</p><p>陈子龙的设想不可谓不高明。清道光朝以前,靖江地方官员严厉肃清江中盗匪,曾出没无常的江盗集团就此销声匿迹,靖江军事防御位置的重要并未突显。但当到了道光年间(1821—1850),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攻破了太平局面时,陈子龙对靖江在长江防务中扮演的角色才真正显示出来。</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209fa2e5278340e5bd14a78397a41395" img_width="333" img_height="221" alt="谈起鸦片战争,不得不提的是这座&quot;第一江防&quot;城市"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摄影:王剑锋</p></div><p>1840 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 年6 月13 日,英军进入长江口,19 日进占上海。此后溯江而上,接连攻克长江南岸的无锡、江阴、镇江等地,大清王朝的长江守备力量在此时显得如此空虚无力。</p><p>就在整个大清帝国遭遇败绩时,靖江却取得了鸦片战争中难能可贵的胜利。1842 年8 月15 日黎明,一百余英军乘了三艘小船,停泊在靖江城外。靖江壮丁出战,各乡民众纷纷响应,千余人列阵于堤上。双方在江堤上激烈交火,各有伤亡。城内靖江民众涌上城头,成千上万人一起吆喝助威,舞掌鼓噪,声震如雷,是为“一呼斫贼气排山,只在荒江断岸间”。此次战事中,靖江民众万众一心,昼夜巡逻,英军回旋数月,终不能侵犯靖江,靖江真正发挥了作为长江防务的关键作用。如若吸纳陈子龙当年建议,早在靖江、江阴两处各设炮台,英军断不能横行于江上,如入无人之处。到了晚清,清廷策划长江防务时,一定程度参考了陈子龙的江防论,开始重视起靖江。清光绪三年(1877),靖江十圩港营建炮台,安置大炮24 门,小炮12 门,炮台旁有官兵驻防营地,今天靖江长江边的江峰村与江防村,就是当年东西炮台所在地。此时的靖江、江阴,从陈子龙《江防论》中的“其第二也”,变成了第一关键。</p><p>抗日战争时,靖江的优势位置曾被日军利用。1937 年11 月底,日军围攻江阴炮台,同时以军舰大炮猛轰靖江沿岸,以登陆对其具有战略意义的靖江。日军登陆后,可利用靖江境内的码头供小驳船运载军队,然后从靖江出发,利用公路,经泰兴、扬州直扑浦口,逼近南京后方。到了解放战争,靖江作为战略要冲的位置在1949 年的渡江战役得到极大程度凸显。1949 年3 月31 日,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3 个集团,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敌人,然后占领苏南等地。靖江,成为渡江战役千里战线的东线起点。1949 年4 月21 日,20 余万大军从靖江出发,强渡长江,攻破了敌军在江南的军事要塞江阴,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号角。</p><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8b3bb84b6a041e188fdb47e58cfd257" img_width="333" img_height="222" alt="谈起鸦片战争,不得不提的是这座&quot;第一江防&quot;城市"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摄影:戴红章</p></div><p>1949 年后,靖江永靖,享太平安康。民间传说,岳飞当年劝慰江淮民众在靖江安家落户时曾发愿,“此地八百年无水灾,八百年无旱灾,八百年无兵灾”。岳飞走后八百年来,靖江民众虽经历多次兵灾,但靖江人民抵抗外侮,英勇御敌,始终未曾辜负精忠报国的岳元帅。</p><p>文字根据线上传闻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p><p>撰文:袁灿兴。内容来自:《风物中国志.靖江》</p></div>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