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黄敏菊同志的带领下,技术工作小组对相关单位进行了技术支持和帮助,通过她的帮助,广检集团、广东质检院、国家纺织中心广州中心等检验机构纷纷加入到检验队伍中来,在全省形成了分片区负责、有章有序的医用防护产品检验局面,使检验工作井井有条,确保了检验时效,大大缓解政府疫情防控的工作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带领医用材料检验室夜以继日开展抗击疫情所需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应急医疗器械产品检验工作,耐心指导、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尽快熟悉医用产品的标准参数和技术关键点,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线,为企业转型升级争取了时间,更为防护产品的供应开足了马力。

比亚迪汽车、以纯服饰、广汽集团、格力空调……这些名气响当当的企业正在干着同一件事——生产口罩!为缓解口罩供应难题,不少知名企业转型生产口罩。可是口罩生产,尤其是医用口罩的生产绝不是简单的事情。

疫情当前,这些企业转型探索中都有同一位忙碌的技术人员——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医用材料检验室主任、医疗器械高级工程师黄敏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带领医用材料检验室夜以继日开展抗击疫情所需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应急医疗器械产品检验工作,耐心指导、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尽快熟悉医用产品的标准参数和技术关键点,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线,为企业转型升级争取了时间,更为防护产品的供应开足了马力。

“检验工作容不得半点拖拉”

1月23日,广东省政府发布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黄敏菊第一时间放弃了春节休假,带领产品一线党支部全体党员和技术骨干立即投入到医用防护产品应急检验工作中去,先是提前对检验仪器和检验用相关耗材进行了保养和准备,随后将工作人员分成了实验、报告和样品流转三个组,确保各项检验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做到所有医用防护产品随来随接、随接随检,送检产品3小时内出检验数据,圆满完成了各项检验任务。连日来共完成省、市两级监督抽验及应急检验各项工作任务300多批次,应急检验近40批次,其它各项企业委托的检验任务500多批次。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相当于平时几乎半年多的工作量,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旗帜”作用。同时,作为全国消毒技术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参与了国家防疫期间实施的《一次性使用防护服的辐照灭菌规范(临时)》的制修订和验证工作;作为广东省疾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写了《广东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为防控疫情做出积极贡献。

突破技术障碍实现防疫用品重复使用

疫情期间医用防护产品的需求量巨大,防护产品的质量和供应速度决定了人民群众的安危,广东省药监局迅速启动防护类产品特殊审批制度,要求省医械所对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支持。接受任务后,省医械所立即成立了由所长带队的专项攻关小组,并把攻关的主要任务交给了黄敏菊同志所在的科室。黄敏菊同志作为攻关小组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带领技术团队对广州安身宝公司生产的医用防护口罩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反复测试,查找难点问题,终于在送检次日凌晨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身在前线战场的医护人员缓解了的医用防护用品供需压力。在省局的带领下,会同省疾控中心等相关单位、部门深入探讨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服的可替代产品以及重复使用的方法,将研究出来的结果参数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同时可重复使用的方案也由广东广播电视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科普小知识等各种途径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为特殊时期医护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把技术专利共享给兄弟单位

黄敏菊同志所在的科室作为医用防护产品检验的技术部门,一方面要进行新产品的测试检验,另一方面要协助政府对目前市面上现有产品的质量进行抽检把关,工作任务异常艰巨。作为技术带头人,她曾参与制修订医疗器械标准国内30项;开展技术科研课题6项,获得《医用气体过滤器》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还多次作为中国医疗器械技术标准委员会的代表,参加ISO/TC 150和齿科TC106的国际年会,在技术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和特长。

在关键时刻,她没有把技术的优势抓在自己手中,而是响应所领导的号召,用广博的心态和兄弟检验机构一起,用自己的知识技术积极帮助兄弟单位开展医用防护用品的检验工作,携手应对疫情的考验。她说:“同舟共济、共度艰难,在国家面前没有个人”。在黄敏菊同志的带领下,技术工作小组对相关单位进行了技术支持和帮助,通过她的帮助,广检集团、广东质检院、国家纺织中心广州中心等检验机构纷纷加入到检验队伍中来,在全省形成了分片区负责、有章有序的医用防护产品检验局面,使检验工作井井有条,确保了检验时效,大大缓解政府疫情防控的工作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