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乌兰察布风景”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绘画语言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乌兰察布风景”系列作品,展示了我在绘画语言个性化发展方面进行的追求与探索。

王治平

1958年出生。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内蒙古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油画“山河”系列之三,入选全国第九届美术作品展;2003年,油画《瑞雪》入选全国第三届油画展精选作品展;2004年,油画《山河系列·12》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5年,油画《家园》在“全国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佳作奖;2006年,油画《乌兰察布风景·2》获“200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金奖;2006年,油画《乌兰察布风景·1》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获优秀奖;2007年,油画《乌兰察布风景系列作品》获“风景·风情”第二届全国小幅油画展优秀作品奖;2012年,油画《村口》荣获“喜迎十八大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2014年,油画《大漠胡杨》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另有大量作品、论文发表在《美术》《美术研究》《中国油画》《美术观察》《艺术评论》等专业刊物上。

我的绘画体会 (节选)

王治平 / 文

开拓和发展现代油画的新境界,重视和探寻新的油画艺术语言,这是我近几年作画的切入点。构图、色彩、点、线、面、肌理这些方面看上去是纯技术性的,但如能深层次地给予研究和表现,又不仅仅如此。绘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得以存在和延续的,不断变化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共有规律,绘画发展过程也是如此。绘画方式的不同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同,其主要原因就是绘画语言的问题。受现代审美意识的影响,人们在观赏油画作品时,更多地关注画面本身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表现力。这使许多艺术家在努力开拓作品内在意蕴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和表现。我在“乌兰察布风景”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绘画语言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绘画语言是要有个性的,对于每个把绘画当事业的人来说,有自已的绘画语言是很重要的,在众多的艺术语言中,要想建立自己的绘画语言,就必须排除干扰,必须有勇气打破一些所谓不可改变的条条框框。这不是不尊重传统,而是绘画者本应具有的自信,是在了解传统,吸取精华,去其束缚与糟粕,是在不断地实践、推敲、磨练的艺术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成熟心态。绘画语言也是在不断地推敲、锤炼中不断完善而形成的。有了稳定明确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关注个人的意识,善于运用媒介物,努力把这种意识表现出来。“乌兰察布风景”系列作品,展示了我在绘画语言个性化发展方面进行的追求与探索。

《辉腾锡勒风景》

130cm×180cm

2009

《辉腾锡勒风景》

110cm×160cm

2012

《辉腾锡勒风景》

60cm×92cm

2007

《辉腾锡勒风景·二》

130cm×200cm

2007

《白云鄂博风景》

50cm×70cm

2006

《武川风景》

2010

《辉煌的城》

66cm×145cm

2014

《黄河老牛湾风景》

130cm×380cm

2015

《北堡风景》

70cm×50cm

2012

《胡杨神树·系列》

180cm×130cm

2014-2018

-END-

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