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胶囊房”是一直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武汉近几年房价高涨的产物,胶囊房主要特点是面积小,价廉,因其小,像胶囊而得名,你知道什么是“胶囊房”吗?

听听市民怎么说?

市民1:

大概是一个户型,然后用那种隔板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房间,然后单间的租出去,可以租更多的人,赚更多的钱。

市民2:

以前在光谷看过,一个房子隔成七八间,里面放一张床,开个门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市民3:

本来就是套间还隔开,隐私什么不是特别好。

市民4:

我觉得如果空间和采光都可以的话就可以。

近日,记者来到藏龙岛片区找寻“胶囊房”,想要找到哪些属于胶囊房很简单,只要注意到阳台外机上空调居多的则是,一位居民指着大楼外墙挂着的空调室外机说,改建成“胶囊房”后,空调数量大增,有的房子8间“胶囊房”都装了空调。

记者暗访藏龙岛片区“胶囊房”

记者VS房东1

记者:我们想租房子,您方便过来看一下吗?

房东1:什么时间租?

记者:我们最近就想租,已经在您家门口了。

房东1:好,我来了,马上就到了。

记者:怎么租?多少钱?

房东1:1200一个月,就这一间。

记者表示租金过高,并对人员安全隐患有所担忧。房东说,这个小区类似的房子,租金都是这个水平,且相当紧俏,可以说是“房子挑人,不是人挑房子”,做“胶囊房”不愁租户,可谓供不应求。

定时打扫,对租客有要求

房东1:

好一点的就贵,我们这平时有人管理,不是像别的出租屋没人管理的,我们一个星期打扫一次卫生,还有床上用品洗一次,便宜点的就是里面没人管理,乱七八糟,住的人也是乱七八糟,我们这好人就让他住,有一点不行就不行,像纹身的就不要。

记者出来以后发现该片区像这样的出租屋有很多,记者又走进了一家“胶囊房”。记者留意到,该套房子约170平方米,被重新设计改装成8个独立单间,都配有空调、网线、床铺、卫生间和一套简单衣柜。每个单间月租金1000元左右,部分没有窗户的单间可以便宜一两百元,而面积稍大、带有独立阳台的单间则超过1500元。记者目测发现,这套住房挤下了近20人。

单间1000元左右,带阳台1500元左右

记者VS房东2

记者:我们要长租多少钱?

房东2:一千五。

记者:这个房子是隔的吗?

房东2:是原墙,没隔。

记者:但是怎么会有这么多间房?

房东2:面积大,这个是把客厅隔了。

虽然武汉市已禁止“将住房原设计的房间分隔后出租”,但胶囊房仍大行其道,租来毛坯房再隔成“胶囊房”出租的“二房东”,一套房可月赚4000元。

10月21日晚,记者在大花岭大学城附近,以租客身份找到站在路边招客的王女士,在她的带领下进入旁边的单元楼内。步行上到二楼看到房屋大门敞开,一条狭长的走廊两边,共有7个房门,其中6个紧闭。离大门最近的一间房开着门,里面没人。记者留意到,整个房间大约四五平米,除了一张单人床,还在阳台上方区域设置了卫生间。记者以房间太小为由又换了一间房查看。

记者暗访大花岭大学城“胶囊房”

记者VS房东3

记者:这个是多少钱?

房东3:一晚上四十。

记者:有没有稍微大一点的?

房东3:这是套房,三个人正好。

记者:我看下阳台,这间贵一点吗?

房东3:这肯定贵,这间六十。

记者:这一共有多少间房?

房东3:你问这个干嘛?

记者:我感觉是不是住的人太多了?

房东3:多怕什么,这个门一关,谁也不打扰谁,很安静的,别人在别人房间,你在你房间

记者:都住满住多少人?

房东3:一个房间两个人,七间房,一点不吵。

记者:总感觉不太安全。

房东3:我二十四小时监控。

记者:我们签不签租房合同?

房东3:不签,就六十块钱我水电都包,我这里很安全,为了保证学校安全,每天都巡逻,没有坏人。

记者:这住的都是什么人,您核不核实身份?

房东3:住的都是学生,这里没有乱七八糟的。

该“胶囊房”大约一百二十平米,改成约7个“胶囊”,每个房间大小在8-10平方米左右,并且没有见到消防应急器材。有些房间配有空调和卫生间,但在室内放下床和书桌之后,空间就十分狭窄。每间房收费从每天30元到60元不等,而且不具备《营业执照》,也不能提供住宿发票。

记者就探访的几处“胶囊房”租金算了一笔账,按藏龙岛附近二手房租金标准来算,百平米的房子,月租金约为2000—2500元,但房东将其隔成7间房后,每间房月租800元,若全部租出,可月收租金5600元,至少高出整套房直接出租的租金一倍以上。

随着武汉“城中村”的加速消失,“胶囊房”的需求日益增大,住户多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高校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经济并不宽裕的群体,“胶囊房”利益链背后,则是低收入新上班族对便宜租房的巨大需求。

不少年轻人难以承受高额的房价,由于缺少积蓄,大多数年轻人还是靠租房生活。而在城市奋斗多年的年轻人,渴望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安身处所,在这种环境下,催生了“胶囊房”。与小区套间租金动辄2000多相比,“胶囊房”七八百元甚至更低的租金,对于收入只有两三千的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市民:

因为对于我们工薪族来说,主要是冲着便宜,现在已经禁止这个房间了,我想说也是断了我们一条后路。我之前问过,稍微好一点的,带洗手间的大概是八九百左右。

虽然“胶囊房”给许多人生活带来了便利,增加了收入,但小小“胶囊”中隐藏的危害却不能被忽视。人员难以管理,大量流动人员进出社区,对业主的人身安全容易造成威胁。

市民:

之前陪我朋友去找房子,那个房子是比较大的,也有两间隔断,就是大家共用一个洗手间,但是女孩子不太安全,人员简单一点,还是对自己的安全有保障一些。

采访中有市民表示,“胶囊房”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电表,电线密集,如果住户私开大功率用电设备就会引发事故,夏季高温集中开空调最易引起火灾。为了利益最大化,“胶囊房”房主为了增加小房间而敲掉承重墙,对房屋整体性能也造成伤害。

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武汉市房屋安全管理条例》,明确“将住房原设计的房间分隔后出租”,列为禁止实施的危害房屋安全行为,这意味着建“胶囊房”属违法行为。并明确规定,违者将由区房屋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排除危害,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涉及违建的,由城管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改建“胶囊房”违反多项法律法规,牵涉多个管理部门,有的部门有法可依,却没有执法权;有的部门有执法权,却又无法可依。打击“胶囊房”的同时,采取疏堵结合,加快公租房的建设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或许是治标又治本的好办法。

来源:湖北经视 编辑:王千 主编:毛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