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辉煌印迹—新疆铁路60年】第二篇:发展筑基(上)

【编者按】

2018年10月25日,乌鲁木齐铁路局成立60周年。60年艰苦奋斗、砥砺前行;60年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乌铁人忠诚履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团结协作、奋发超越,开创了一部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奋斗史;书写了一部干部职工和衷共济、奋力拼搏、走向辉煌的创业史积淀形成了永续传承的乌铁人“乌铁精神”近日,“乌铁微家园”微信平台将系列推出“辉煌印迹—新疆铁路60年”,旨在铭记几代乌铁人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清晰再现我们珍贵的历史记忆,激励新时代乌铁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开创新疆铁路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一篇我们讲述了

1952年

上万名祖国优秀儿女

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

满怀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奔赴新疆

爬冰卧雪、人拉肩扛的艰苦卓绝

将铁路修到乌鲁木齐

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故事

从今天起

小编带领大家进入新疆历史发展的

第二阶段——发展筑基篇

第一部分鏖战南疆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烟云

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新疆铁路发展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从加强战备、稳疆固疆的战略高度出发,决定修建南疆铁路。铁路知青告别父母,铁血军人奉命集结,建设大军在荒漠风口飞扬青春激情,在大山深处铸就铁血军魂,演绎了鏖战南疆的英雄壮歌,铺就了造福南疆各族人民的幸福之路。

难忘的青春岁月

(“101”工程知青开展劳动大会战)

1971年10月

近 3000 名工人

和知青进驻南疆工地

承担起路基、桥涵、

房屋等基建任务

(知青工作和生活的地窝子)

南疆铁路

前百公里有 72 公里

是吐鄯托盆地北缘

代号为“101”战备工程

“101”工程历时 3 年

(“101”工程知青合影)

一代人在这里

洒下艰辛的汗水

留下青春的足迹

成为新疆铁路史上

永不褪色的印迹

铁兵雄姿

(铁道兵指战员展开隧道攻坚战)

1974年

铁道兵受命接受南疆铁路建设任务

铁道兵第五师、第六师

和第四师先后

参加南疆铁路建设

面对冰山达坂、高寒缺氧、

机具简陋、地势险峻等诸多困难

六万余名铁道兵战士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铁道兵指战员

在南疆高海拔长大坡道架桥铺路

(在南疆高海拔长大坡道架桥铺路)

用无私的忠诚献出青春韶华

拼上生命热血

在南疆天山深处

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叶剑英元帅为铁道兵题词

通车库尔勒

1978 年 4 月1日

铁道部副部长吴冶山

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汪锋等

参加吐鲁番至鱼儿沟段通车典礼

(1984 年 8 月 30 日,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铁道部部长陈璞如为南疆铁路通车库尔勒剪彩)

经过铁道兵和铁路建设者

历时十年的艰辛努力

1984年8年30日南疆铁路

吐鲁番—库尔勒段胜利通车

从此结束了南疆不通火车的历史

(首列火车开出库尔勒站,结束了南疆不通火车的历史)

南疆铁路的开通

使石油、棉花等丰富的地产资

源源源不断运往祖国各地

为国家经济繁荣发展

和国防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流、物流、资金流

伴随着铁路开通持续加快

有力促进了南疆改革开放

伴随着火车笛鸣声响

南疆人民走上了

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畅通陆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和加快向西开放的战略需要

期盼多年的北疆铁路正式破土动工

(兰新铁路西段机械化施工,加快了垫筑路基的速度)

来自祖国各地的

数万筑路大军开进北疆

投身到新疆铁路建设大潮之中

1990年9月27日

兰新铁路西段铺轨到精河

1990年9月12日

中苏铁路接轨庆祝仪式

在阿拉山口中苏铁路接轨点举行

1990年9月1日

江泽民同志为新疆铁路题词:

“团结拼搏,创先争先”

1990年9月1日

北疆铁路胜利通车剪彩

路桥运营

(1992年,首趟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国际旅客列车开行)

1990年9月1日

兰新铁路

乌西至阿拉山口段建成通车

同年9月12日

中苏铁路在阿拉山口接轨

新疆铁路实现了

从全路尽头局到国家

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的华丽转变

路桥口岸的建成运营

有力促进了

跨越亚欧大陆桥的民间交流

(2012年12月9日,口岸过货胜利实现1550万吨)

口岸过货连年攀升

2012年口岸过货

突破 1650万吨大关

书写了新疆铁路史辉煌的一页

60载峥嵘岁月,一甲子春华秋实

岁月的年轮见证奋斗的足迹

蕴含着未来的启示

历史已经证明,梦想必将实现

筑梦、追梦、圆梦的历史征程上

新时代乌铁人

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向

所有为新疆铁路事业

作出贡献的人们

致敬!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编辑:朱琳、安和平、张秀莉、张晓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